范勃
中国当代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范勃,中国当代艺术家。1966年生于天津,本科、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先后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2022年9月,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范勃坚守高等美术教育一线二十余载,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第18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一等奖,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等。
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哲社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
在《文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成器之道》等学术著作十余部。
社会兼职
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 罗中立奖学金艺术委员会顾问。
职务任免
2022年6月16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主席团,范勃当选为兼职副主席。
2022年9月,任命范勃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试用1年。
艺术特点
范勃是一位跨媒介艺术家,知觉是其作品的主线。他以各种切身的题材、媒介和文本寻求人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社会角色的置换。从探究一种时代精神开始,到重审视知觉能力的创作实验,范勃始终保持着敏锐与果敢,其作品发展经历了抽象和观念化的漫长历程,始终力图表现不可见和不可触及的人类内心世界。
范勃的艺术清晰地呈现了知觉作为一种感觉即是现实存在又非常抽象的特性,他创造了内在感知与外部结构的独特连接。
艺术履历
个人展览
群体展览
获奖经历
公共收藏
主要作品
出版物
人物评价
劳拉·切鲁比尼(第44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国家馆总策展人)
范勃的整个作品都集中在调查、分析和检验知觉的概念上。颠覆现有的方法论,范勃让不同的感知系统相遇和交叉,触动和谐并引发线路……在当代文化中失明是以最多样化形式呈现的主题,尤其矛盾的是,在视觉艺术中。范勃赋予这个主题原创性和改革性的诠释,在不同的作品中有所变化,也有着深刻的连贯性。他将主题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中,阐明并丰富它。使观者感受感知之间的差异。从对身体的感知开始,然后以全新的、不同的方式探索心灵。
特雷莎•德•阿鲁达(第 14 届库里蒂巴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策展人)
范勃是一位跨媒介艺术家,他的作品利用不同媒介来传达他的思想,视觉上他的艺术也一直变化着,但是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他不再从外部观察来表现人,而是从内部。他应用了很多不同的媒介,不但有绘画,还有艺术装置、物件和视频,他的艺术表现方式不断地扩展。
范勃将盲人的手工书写,一种绝对的触感之物,一种在触感之外毫无意义的对象,重新纳入到视觉系统中来。范勃让它们成为视觉的对象,让它们变成绘画。这是范勃试图打破感官系统封闭性的尝试。范勃使用了大量的维生素作为盲点……盲文和药,构筑了同一种秘密:绘画的不可见性秘密;也分享着同一种秘密:身体感官系统的交换秘密。
俞可(悦来美术馆馆长、策展人)
范勃用《手稿》系列主动宣告,他将放弃最为擅长的形象描绘和画面经营,而选择用一种游离、叠加、不确定的“绘画笔记”来记录、分析和呈现自己的思考轨迹,这开启了他从画家朝艺术家转向的道路。从表面上看,范勃的艺术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游弋,越来越失去“范勃”,但深究其里,艺术家的这些行为要么在探讨知识系统之上,找寻对象、媒介和方法的符号性意义,来实践自己的“去视觉化”观念,要么在挖掘作品从平面到空间、从室内到室外、从个体到公共更多的可能性,而这些正是当代艺术所呈现的核心价值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
范勃对于感知系统的多重认知使其创作呈现出具有延续性和开放性的态势。范勃的感知体验和研究表达,也由视觉、触觉、听觉的交叠与转换,被遮蔽的经验世界的唤醒,连接中枢神经的沉浸式实验,延展到有关体感、心理疗愈以及弥散的隐性气氛的观照,从而试图建构起另一幅更为整体和具有某种神启般力量的感知图景。
贾琴托·德·皮耶德兰多尼奥(第二届科索沃双年展策展人)
范勃的艺术是一种将生命中所有的敏感性都考虑在内的艺术。范勃凭借他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地处于一个伟大的传统之内,这个传统从现代性开始,致力于解决将视觉艺术扩展到非视觉艺术的问题。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21:5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