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孙楼
1999年建造的研究实验楼
南开大学迎来八十华诞(1999年)之际,“ 范孙楼”落成投入使用。
南开大学建筑
据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占据南开大学的“半壁江山”,其中的文、史、哲等学科基础坚厚,学风纯正,充满生机与活力,被教育部评为教学科研基地。“范孙楼”的建成,是南开大学人文学科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一个窗口。
南开中学建筑
1929年,南开“校父”、教育先驱严修因病逝世,终年69岁。为纪念严修(字范孙)的兴学之功,由张伯苓校长倡议在南开中学兴建“范孙楼”,遍及世界各地的南开学友纷纷捐款,并于当年建成。
负责“范孙楼”设计的也是南开学子——阎子享先生。阎子享生于天津,1914年毕业于南开中学,同年被香港大学录取为直隶省8名公费留学生之一,入土木工程系读书。1918年香港大学毕业后,回到天津,创办中国工程司,任经理兼总工程师,与当时占绝对优势的外国设计势力相抗衡。并任天津市建筑师公会主任委员,长期担任南开校友会会长。
张伯苓校长倡议兴建“范孙楼”,阎子享不但积极捐款,还主动要求担纲“范孙楼”的设计。但是,实力雄厚的外国设计公司也在争夺“范孙楼”的设计。像设计过国民饭店、中国大戏院的乐利工程司,设计过音乐厅、麦加利银行、乡谊俱乐部的景明工程司等,都做出了“范孙楼”的设计方案,势在必夺。面对激烈的竞争,阎子享凭着对严修先生在教育思想上勇于创新的深刻理解,怀着对严修先生的深厚情感,昼夜不息,终于创作出了一个中西合璧的设计方案,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也吸取了欧洲古典建筑传统手法,使这座建筑具有强烈的纪念性。映照出严修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放眼世界,博采众长,学习西方科学,推进教育近代化的卓越功绩。这一设计方案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南开学子的一致赞誉,张伯苓校长当场拍板定案。
“范孙楼”占地1568平方米,系三层混合结构,局部四层,带有地下室,平台屋顶。总建筑面积4649平方米。专供校友会办公和教学使用。大楼坐西朝东,南北向。楼的正门对着南开学校原来的大门。首层平面包括门厅,呈“主”字形,寓意深刻。平面布局:中间是门厅、过厅、大厅、内廊、会议室、讲堂、大讲堂,南、北两翼为物理实验室和仪器室。二层平面有所变化,有书报室、游艺室、生物实验室和标本室等;三层有化学实验室,突出了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屋顶为大平台,供师生员工节假日文化娱乐、观景赏月或进行集体活动之用。
这座纪念性建筑,立面造型庄重典雅。室内装修吸取了欧洲古典建筑手法,注重使用,突出重点部位。大厅正面是单、双柱相间设置的一排塔司干式列柱,靠后是双柱式嵌墙柱券。阶梯式的大讲堂,扇形平面,大玻璃窗采光,宽敞、明亮,水电及卫生设备齐全。
阎子享是我国著名建筑师,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建国后,任天津市、河北省人民代表,河北省政府委员、河北省建设工程厅副厅长、天津市建筑工程局副局长、天津市建筑学院院长等职。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设计了许多小洋楼,至今都有保留价值,如和平区委办公楼(原元隆孙的宅邸)、寿德大楼(东方饭店)、耀华中学体育馆、北洋大学工程馆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5 18:09
目录
概述
南开大学建筑
南开中学建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