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茅运动(Mau Mau Rebellion),20世纪50年代
肯尼亚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运动。大规模起义于1952年爆发,英国总督当年10月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搜捕“茅茅”战士和其他独立运动人士。超过100万农民参加“茅茅”宣誓,组建游击队抗争殖民当局,战事持续4年,数万名起义者被杀害,约15万人被关进集中营。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没有“茅茅”起义就没有肯尼亚的独立。
“茅茅”是该运动组织的名称,其意义说法不一。一说为当地人举行反英秘密宣誓时,在门外放哨儿童发现敌情时常发出“茅—茅”(Mau-Mau)的呼喊声,以作警告,由此得名。另有说法称“茅茅”一词系英国殖民当局所制造,运动组织成员自己并不使用这一称呼,后因其广泛流传而同样以“茅茅”自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在英国军队中服役的
肯尼亚人纷纷复员回国。这些受过反法西斯战争洗礼的士兵,具有一定的民族民主思想,利用传统宣誓的办法,开始组织茅茅。最初只有2000多人。它提出的夺回土地、废除种族歧视、争取生存和独立的口号,很快就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力量迅速壮大,宣誓参加的群众超过100万人,武装部队曾达到1.5万人,以
吉库尤人为主体。1950年8月,“茅茅”开始转入武装斗争。据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
全球通史》称,除英国人外,“许多拒绝参加起义的吉库尤人也遭到了屠杀”。肯尼亚作家
恩古齐·瓦·提安哥歌颂该运动的小说《
一粒麦种》中也略为提及这种现象。
茅茅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都是肯尼亚非洲人联盟的成员。1952年8月16日,非洲人联盟领导人
乔莫·肯雅塔秘密接见了运动领袖。随着肯尼亚中部非洲人民的政治热情和反抗殖民当局的斗争趋向高涨,英国殖民当局利用亲政府的酋长被暗杀事件进行发难,10月20日,新任总督巴林宣布“紧急状态”,随后逮捕了包括肯雅塔在内的肯尼亚非洲人联盟各级领导人近200人。由于殖民当局加紧镇压,“茅茅”转移到山区,以
肯尼亚山和
阿伯德尔山为基地,组建“土地自由军”,开展游击战争。
1953年上半年,“茅茅”游击队采取进攻姿态,袭击警察哨所和白人农场。下半年,英国殖民当局加紧了对起义军的围剿和扫荡,新任东非总司令厄斯凯因将军采取新的进攻战略,对起义军发起频繁的扫荡,并派重轰炸机进行轰炸。1954年英国殖民军向肯尼亚山区森林地带发动大规模扫荡,“茅茅”遭到重大伤亡。1954与1955年之交,起义军仍有约5000人。1955年,殖民军大规模围剿起义军,内部分裂的起义军因缺乏武器弹药,已无力进行有效抵抗,只能分散进行被动躲避,争取生存。到1955年底,分散在森林中的游击队有2000人,其中阿伯德尔山区约1500人。
1956年10月21日,“茅茅”领导人
基马蒂被部落警察打伤后被俘。1957年,基马蒂被杀害,运动逐步走向低潮。幸存的“茅茅”战士继续在山林坚持斗争。肯尼亚独立后,大部分“茅茅”战士走出游击区,一些负责人还参加了独立后国家的恢复工作。
到1956年底,据殖民政府官方材料,吉库尤起义军有11503人死亡,1035人受伤;政府方面有2044人死亡(其中欧洲人95人、亚洲人29人、非洲人1920人),2560人受伤(其中欧洲人127人、亚洲人48人、非洲人2385人),耗资约5560万英镑。
从1952年到1960年,多达15万人被殖民当局逮捕。独立后,肯尼亚全国人权委员会认定,殖民当局镇压“茅茅”起义期间至少有1.2万人死亡,另有近8万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毒打、阉割、性虐等非人折磨,使很多囚犯因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