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诗》是
唐代诗人
袁高的于
兴元甲子年,784年春天创作。此诗通过对唐德宗时湖州贡茶之事的描述,反映了因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和地方官的贪婪残暴而导致劳动人民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昏庸无道的不满与愤激之情。全诗语言精练,格调悲愤苍凉。
《茶山诗》袁高于公元784年春天(
唐德宗兴元甲子年)创作,并在
顾渚山摩崖石刻。任湖州刺史时。茶山指浙江长兴西北之顾渚山,山上产紫笋茶,唐代宗时始为贡品。唐德宗时每年为此役工三万余人。公元784年春天,袁高在督造贡茶结束时,将亲见的种贡茶弊端叙作一诗,付急随贡茶一起呈唐德宗,并把诗文刻石置贡焙入。这是唐代唯一敢于公开反对贡茶的官员。
此诗为唐德宗时湖州贡茶之事所作,描述了劳动人民的疾苦,揭露了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和地方官的贪婪残暴,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昏庸无道的不满与愤激之情。诗人在诗的开头就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统治者:“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斥责他们丢掉了治国之本。随后诗人进一步指出地方的一些假公济私的奸官为了寻求升迁而催办贡品,这是进贡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然后诗人描写了当时混乱的局势及茶农们在动荡的岁月里承受的更为繁重的负担。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良心在反省和发表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心中的矛盾与郁闷之情。
袁高,字公颐,
袁恕己之孙,沧州东光人。少慷慨,慕名节。登进士第,累辟使府,有赞佐裨益之誉。代宗登极,征入朝,累官至给事中、御史中丞。建中二年,擢为京畿观察使。以论事失旨,贬韶州长史,复拜为给事中。宪宗时,特赠礼部尚书。《全唐诗》收其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