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白纹羽病
植物病害
茶白纹羽病是由褐座坚壳菌引起的、发生在的病害。主要危害茶树根部,发病初期,地上部无显著症状,但使茶树生长不良,叶色发黄,芽头稀少,瘦弱,生长缓慢,最后使枝干枯死。茶树染病到枯死的时间长短,视树龄老幼不同而异。苗期发病几星期便枯死,而壮龄茶树则要经过几年。
形态特征
茶白纹羽病病原为褐座坚壳(学名:Rosellinia necatrix (Hart.) Berl.),属子囊菌亚门、座坚壳属真菌。子囊壳集生,球形,黑色,基部有短梗,直径1-2毫米,埋生在褐色有分隔的菌丝层上。菌丝体有2种类型,一种粗细一致,直径5-8微米;另一种有梨形的膨大物,这是本菌的特征。子囊壳有乳头状孔口,壳壁有3层,由暗褐色厚壁的多角形细胞所组成;中层壁薄,由褐色多角形组成;里层细胞和外层细胞相似,愈向内层细胞色泽也愈淡。子囊圆柱形,长柄,单囊壁,具8个子囊孢子,大小(250-380)微米×(8-12)微米,顶端有一特殊结构,遇碘成蓝色。子囊孢子船形,单列,直或弯曲,暗褐色,大小(30-50)微米×(5-8)微米,有1个纵向的裂缝,长度约为孢子长的1/3。束丝褐色,直立,长1.5毫米,有分枝。分生孢子单生、顶生或侧生,椭圆形或倒卵形,无色至浅褐色,单胞,光滑,大小(3-4.5)微米×(2-2.5)微米。
菌丝发育适温24℃,最适pH4.2-5.4;病菌在0℃下仅能存活15天,35℃下7天死亡。 该病原除为害茶外,还可加害苹果、无花果、杏、小麦、甜菜、大麦、樱桃、柑橘、桑树等60多种植物。
为害症状
茶白纹羽病主要危害茶树根部。发病初期,地上部无显著症状,但使茶树生长不良,叶色发黄,芽头稀少,瘦弱,生长缓慢,最后使枝干枯死。挖起根部检查,在接近地表面的茎基部和根部病组织开始呈褐色,表面缠络有白色绵毛状的菌丝体,以后逐渐向四周扩展,延伸到地上部几寸处,颜色变成灰色或暗色。根颈部及须根腐烂,严重时主根枯死,呈现褐色,极易折断。茶树染病到枯死的时间长短,视树龄老幼不同而异。苗期发病几星期便枯死,而壮龄茶树则要经过几年。
侵染循环
该病原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组织处或病根周围的土壤中越冬,到第二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丝和菌丝束伸长侵入邻株根部传播发展。子囊孢子多在5月产生,但一般子囊世代少见。
流行规律
茶园地下水位高、潮湿、粘重的土壤最易发病,在高温多雨的春末夏初发病较快,偏施氮肥的茶园发病较多。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圃地及苗木。茶园间作作物应注意避免采用寄主范围内的作物。如茶苗有带病的嫌疑,在移栽前应用20%石灰乳浸根1小时消毒。
加强对茶园的排水、中耕、除草、施肥等工作。要种好绿肥,多施有机质基肥,以改良土壤,促使茶树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发现病株,及早掘除,并连同周围病土一起烧毁,迹地用下列方法进行消毒:①20-40倍福尔马林液灌浇,隔10天再浇1次,每次灌浇后均须用塑料薄膜覆盖24小时,以提高消毒的效果,经半月后再行补植;②70%五氯硝基苯1-1.5千克加适量细土拌匀配成药土,每穴撤施0.5-1千克,然后用锄混和均匀,隔7-10天即可补植;③每穴撤施石灰氮1-1.5千克,混匀后经半个月再行补植,兼有肥地之效;④氯化苦二硫化碳熏蒸,用削尖的竹竿或小木棒在地面打孔,孔距4-5寸,孔深以达到根的最深处为宜,然后每小孔注入氯化苦15-20毫升或二硫化碳40-50毫升,并迅速用土堵塞孔口踏实,半个月后翻松土壤,待药气散失干净,再行补植;⑤在缺乏上述各种药剂时,可在病穴内堆置适量柴草焚烧,也有良好的灭菌作用。
此外,对于有发病迹象的茶株,可在周围开沟施用石灰粉或20%石灰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04 12:0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