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粪锈伞科鳞伞属植物。
栽培技术
1. 栽培季节安排
根据茶薪菇菌丝生产温度10-35℃,最适25-27℃的生物学特性要求,科学安排春秋两季栽培季节,具体掌握好两个环节:一是接种后40-50天内,当地气温不超过32℃;二是接种日起,往后推60天进入出菇期,当地气温不超过30℃,不低于15℃。江浙一带春栽宜安排在3月下旬接栽培袋,秋播在 7月下旬接栽培带,有栽培设施的则另当别论,可实行周年栽培。
2. 原料配方
配方1 木屑72%,麦麸25%,石膏1%,糖1%,过磷酸钙0.5%,石灰0.5%;
配方2 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1%,糖0.5%,石灰0.5%;
配方3 木屑38%,稻草粉(玉米芯)37%,麦麸23%,石膏1%,过磷酸钙0.5%,石灰0.5%;
配方4 杂木屑40%,棉籽壳40%,14%,平方米粉5%,石膏粉1%;
配方5 棉籽壳80%,麦麸15%,饼肥4%,石膏粉1%;
配方6 甘蔗渣78%,麦麸15%,玉米粉6%,石膏粉1%;
配方7 棉籽壳40%,甘蔗渣40%,V14%,饼肥5%,石膏1%。
以上配方因地任选一种,当然也要考虑到品种的特性及经验,配制时含水量65%左右,自然pH。
3. 菌袋制作及发菌管理
采用规模17×33×0.05cm的聚丙烯袋装料。原料混合拌匀,含水量60-62%,PH值6-6.5。培养料填入袋高18cm(每袋约装干料 450克),套上颈圈,塞上棉塞。常压灭菌100℃保持10-12小时,灭菌结束冷却到30℃以下。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操作接种,每瓶原种扩接25-30 袋。然后置于阴凉、干燥、清洁通风的培养室养菌,春栽应紧密排放,并加温使室温达23-25℃,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秋栽袋子应稀疏排放,控温在 27℃以下,培养室吉用杀菌剂和杀虫剂交差喷雾1次,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菌丝长满袋通常需要40天左右。
4. 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料,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料面分泌黄水,呈现褐色斑块,接着长出小菇蕾。但也并非全部现黄水滴,也有的直接现蕾的。这时,要及时开袋,拉直袋口,地上浇水,保持栽培室空间湿度85%-95%,并给予一定散射光和通风换气。菇蕾发生后,在袋口上面覆盖报纸或无纺布,并喷水保湿,地面、窨常喷清水,使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促使子实体发育长大,子实体生长成八分成熟时即可采收。第1潮菇采摘后除去覆盖物改覆湿泥炭或砂壤土,厚1厘米左右,并在覆土上适当喷雾增湿,菇蕾发生后,风到大量丛群集的菇蕾时,可进行疏蕾处理,将部分无效的小菇蕾疏去,以促使菇蕾发育成大小一致的菇体。若菇蕾在袋辟发生,可破膜集中一起覆土保湿管理。第3潮菇采收后,基质内水分大量散失,可将袋子浸水过夜,次日将袋口折好,剪破袋底调头后,经管理重新出菇。
5. 采收
从菇蕾到采取,一般需要5-7天。当菌盖呈半球形,达2-3厘米,色泽变淡,菌膜未开裂前及时采收。采收时将手拿隹菇柄基部向上拨起清除基部杂技。由于茶薪菇潮次不很明显整齐,采收可采大留小,也可整丛采收,人级包装后立即上市鲜销。若规模化一产,可分级后晒干或烘干,分小包装销售。鲜销自然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干制后香味更浓,经浸光后鲜脆程度不比鲜菇差。优质茶薪菇菌盖略暗红褐色、肥厚、大小近一致,未开伞,菌柄粗壮、近白色、长短整齐。凡菌盖开展,菌褶褐变,菌柄 细长,扭曲均为次品。目前我国多以干品出口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茶薪菇一般可采收4-5潮菇,生物学效率达 80-130%。
6. 栽培注意事项
①. 子实体发生期重视严格控制空气湿度,过干将抑制菇体的正常生长,乃至枯萎死亡,过高则很快开伞成为次品;
②. 茶薪菇是一种抗逆性很强的菇类品种,在蕾期对水分不是特别敏感,料面偶尔碰到水滴不会对其显蕾出现多大的影响,搔菌期喷水可以增大其显蕾的数量;
③. 茶薪菇简易菇房最难管理的是虫害问题,其中以眼菌蚊等蚊类双翅目害虫最为严重,其幼虫蚕食菌丝使栽培袋内菌丝消失,子实体无法形成,即使形成仍将枯萎腐烂。因此,菇房及四周应彻底打扫消毒杀虫,菌袋进房前可用钉虫 杀菌混合药剂喷雾床架、地面、墙壁及房外四周;
④. 为了防止开伞,可在允许范围内适当降低菇房的湿度,或象金针菇管理上的套上纸筒或拉长菌袋等办法,增加局部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来抑制其开伞的速度,促使菇柄伸长。
茶薪菇学名:Agrocybe aegerita (Brig.) Sing.别名:茶菇、
杨树菇、
茶树菇。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后变为褐色,进而呈浅土黄褐色,菌肉白色;菌褶成熟后变为咖啡色,孢子印锈褐色;菌柄长3~8cm,直径3~15mm,中实,脆嫩;内菌幕膜质,开伞后菌环留在菌柄上部或沾附于菌盖边缘或自动脱落。茶薪菇是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清香的食用菌,同时茶薪菇也是药用菌。其食味独特,营养丰富,据陈士瑜《蕈菌医方集成》(2000)记载茶薪菇能利尿渗湿、健脾止泻、清热平肝等功效其渗利功效不亚于茯苓。闽西民间多用于小儿发冷、呕吐、腰痛、肾虚尿频、水肿气喘的防治,因而有“中华神菇”之称。
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茶薪菇含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每百克干品中含氨基酸860.9mg,蛋氨酸295.9mg,亮氨酸1844.5mg,每千克干品中含钙262mg,镁1948mg,铁423mg等。
茶薪菇自古以来处于自然生长状态,近几年开始人工栽培。1998年古田县引入茶薪菇人工栽培技术并试种成功,因其产品味美质优,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菇农踊跃种植,发展迅速。2001年全县种植茶薪菇达1.2亿袋,年产干品3600吨,成为我县继银耳、香菇、竹荪之后的又一个主要栽培菌类,为我国茶薪菇主产区,栽培技术处全国领先水平。技术成果《茶薪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开发》获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一等奖。
植物简介
茶薪菇,隶属粪锈伞科、鳞伞属(田头菇属)。是亚热带地区生长的一种土生木腐菌,属珍稀食用菌。其外观诱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富含氨基酸和纤维素,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高,比金针菇的含量还高,民间誉称“神菇”。省微生物研究专家廖汉泉研究员认为,茶薪菇品种实属难得。种植茶薪菇,对合理利用山区林木资源,保持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带动农民致富等作用重大。产品可鲜销、制罐或烘干,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 形态习性
子实体形态
形态 茶薪菇子实体多为丛生,菌盖直径2—10厘米,盖暗红色或土黄褐色,盖面光滑,肉质致密。菌柄长5—10厘米,直径0·5—1·2厘米,中实、上下粗细相等或下粗上细,随着子实体逐渐成熟,菌柄上呈现纤维状条纹和纤毛状小鳞片。
习性 茶薪菇多春秋两季自生于各种杨树、榆树、柳树、油茶等枯干或枯死部分。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较广。
营养
茶薪菇系木腐菌,对栽培环境的要求与其他木腐菌基本相似,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源和氮源,适合的碳源有木屑、棉籽壳等,适宜的氮源主要有玉米粉、豆饼粉、麸皮及米糠。菌丝体生长在PDA培养基上,或麦粒种,或液体菌种接到木屑、木屑加棉籽壳或纯棉籽壳等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均旺盛,都能正常长出子实体(菇)。
水分
茶薪菇菌丝在含水量46%—80%的培养基质中均能正常生长,但以含水量为60%—65%最适。含水量偏高,提早现蕾,有利于高产。在子实体生殖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
温度
茶薪菇的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5~30℃,,最适温度为25-27℃,原基分化温度10-16℃,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3-28℃,最适温度为20~22℃,但因菌株不同有所差异,茶薪菇属恒湿结实菌类,出菇阶段不需温差刺激。
光照
茶薪菇菌丝的生长无需光照,强光会抑制茶薪菇菌丝的生长,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需一定散射光线,在完全黑暗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茶薪菇子实体生长还具有趋光性。
空气
茶薪菇属好气性菌类,空气不足,菌丝生长极为缓慢,子实体形成及生长发育也将受影响,且易发生畸形菇。因此,栽培场及培养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使出菇整齐。
酸碱度
菌丝体在酸碱度(PH值)4~11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6,属微酸性的。
茶薪菇菌丝蛋白酶活性比较强,对蛋白质利用能力也就较强,所以在配制培养料时要适量添加玉米粉或豆饼粉,有利于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