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轮斑病
植物病害
茶轮斑病是由茶拟盘多毛孢引起的、发生在的病害。该病主要为害茶的叶片和新梢,一般发生在成叶和老叶上,常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不明显的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由褐色发展成灰白色,并有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病斑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
病原特征
茶轮斑病病原为茶拟盘多毛孢(学名:Pestalotiopsis theae (Sawada) Steyaert),属半知菌亚门盘多毛孢属真菌。病斑上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直径120-180微米,病部浓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其上生分生孢子梗,无色,丝状。分生孢子纺锤形,4个分隔,5个细胞,中间3个细胞黄褐色或暗褐色,两端细胞小而无色,顶端细胞生有3-5根刺毛,无色。初埋生在表皮下栅栏组织间,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丛生,圆柱形。分生孢子纺锤形,多具4个隔膜,大小(20-30)微米×(6-8)微米,孢子顶部细胞具附属丝3根,基部粗,向上渐细,顶端结状膨大。该病原菌是中国茶轮斑病病原的优势种,此外还有8种。
图注:1.分生孢子盘;2.未成熟分生孢子;3.成熟的分生孢子;4.分生孢子萌发。
为害症状
茶轮斑病主要为害茶的叶片和新梢。叶片染病嫩叶、成叶、老叶均见发病,先在叶尖或叶缘上生出黄绿色小病斑,后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大病斑,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具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间变成灰白色,湿度大出现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嫩叶染病时从叶尖向叶缘渐变黑褐色,病斑不整齐,焦枯状,病斑正面散生煤污状小点,病斑上没有轮纹,病斑多时常相互融合致叶片大部分布满褐色枯斑。嫩梢染病尖端先发病,后变黑枯死,继续向下扩展引致枝枯,发生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或扦插苗成片死亡。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或病梢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从茶树嫩叶或成叶伤口处入侵,经7-14天潜育引起发病,产生新病斑,湿度大时形成子实体,释放出成熟了解子借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流行规律
茶轮斑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高温高温条件适于发病。气温25-28℃,相对湿度85-87%利于发病。夏、秋两季发生重。生产上捋采、机械采茶、修剪、夏季扦插苗及茶树害虫多的茶园易发病。茶园排水不良,栽植过密的扦插苗圃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凤凰水仙、湘波绿、云南大叶种易发病。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01 00:02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