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美食
以汤,鱼为主料制作的菜品
荆楚是战国时期楚国之地,逐渐称为荆楚,楚时的饮食习惯延续,演变为荆楚美食。楚人饮食文化最鲜明地体现了鱼米之乡的特色。
孕育于长江中游的荆楚饮食文化,由于境内河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历史上有“千湖之省”的美称,是中国主要的鱼米之乡,因而在饮食上也形成了与此相应的文化习俗。同时,又由于省会武汉位于九省通衢之地,其饮食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成为历史上中国饮食文化融合和创新之地。
荆楚美食更是收集容纳各类美食于一体,将各个菜系,种类集中一起,形成独特的荆楚美食特色。荆楚美食文化是伴随着楚文化的崛起而兴旺发达起来的。所以,不仅有人把湖北菜称为鄂菜,也有学者将湖北菜称为楚菜。这也就是说,荆楚菜的制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时期就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楚辞》中的《大招》与《招魂》中所列举的菜馔已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说“味在四川”的话,那么,可以说“鲜在湖北”似不为过。鄂菜在楚文化的影响下,凭借“九省通衢”和“千湖之省”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水产为本,鱼馔为主,口鲜味醇,秀丽大方的特色,适应面十分广泛。具体而言,鄂菜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丰富的原料
湖北沃野千里,水网密布,得水独厚,又地处华中腹地的长江中下游,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历来有“两湖熟,天下足”之说。全省六山一水三分田,故熊掌、猴头、木耳、冬笋等山珍无不富有,稻米、小麦、大豆、牲畜、禽蛋、果蔬等农副食品异常丰足。尤其是淡水鱼鲜,其品种之多(常用就有多种)、产量之大(年产量居各省之首)、食用之广为其它任何菜系所不及。如此丰富的烹饪原料,为鄂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别具一格的烹调风格
众所周知,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独特的烹调风格,川菜讲究调味,以干煸、干烧等烹调方法较为擅 长。鲁菜善于制汤,对扒、爆比较熟练。而鄂菜在烹调技法上,蒸、煨、炸、烧应用最广,也最为擅长。
(三)繁多的菜品
鄂菜有相当数量的菜品,据不完全统计,鄂菜现有菜点品种3000多种,其中传统名菜不下500种,典型名菜点不下100种。仅以黄州为例,历史上因为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当地就出现了一系列以东坡为名,以当地物产为原料的系列菜。
(四)浓厚的楚乡风味
湖北位居华中,北接河南,东邻徽、赣,西依川、陕,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使鄂菜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方风味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鄂州、汉沔、襄樊、荆沙四个地方风味,荆沙风味包括宜昌、荆沙、洪湖等地,这一带河流纵横,湖泊交错,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故擅长制作各种水产菜,尤其对各种小水产的烹调更为擅长,考究鸡、鸭、鱼、肉的合烹,肉糕、鱼圆的制作有其独到之处。襄樊风味盛行于汉水流域,这一带以肉禽菜为主体,对山珍果蔬制作熟练,部分地区受川、豫影响,口味偏辣。武汉菜是汉沔菜的代表,也称汉沔风味,这一带平原坦荡、湖泊较多,故尤其擅长烹制大水产鱼类菜肴,蒸菜、煨菜别具一格,小吃和工艺菜也享有盛名。鄂州风味泛指鄂东南丘陵地区,这里农副产品种类繁多,主副食结合的菜肴尤有特色,炸、烧很见功底。
(五)三无不成席
鄂菜的“三无不成席”(无汤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圆不成席)更集中反映了鄂菜的特色。湖北人爱喝汤,也会做汤。瓦罐鸡汤,排骨藕汤、
鲫鱼汤、回鱼汤、鱼圆汤、龟鹤延年汤、峡口明珠汤等,均为汤中杰作。举凡筵宴,压轴戏必然是一钵鲜醇香美的汤,“无汤不成席”,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热干面、豆皮、汉口精武鸭脖……这些武汉特色小吃将出现在上海世博园区中华美食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6 09:0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