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河曲
荆江的河弯曲折率
荆江河曲就是荆江的河弯曲折率,河道的弯曲程度。
下荆江自由河曲极为发育,横向摆幅达20~40千米,河弯曲折率平均为3,在我国的蜿蜒性河道中居首位,而其中的孙良洲河弯道河道的长度为10余千米,直线距离不到500米,曲折率高达25。人们根据河弯的平面形状,把类似孙良洲这样的河弯称为“河环”。
蜿蜒型河道在水流的作用下,河弯的凹岸不断崩坍,河弯变得更加弯曲。“一弯弯,弯弯变”,河道向下游蠕动,河长逐渐增长;河弯继续自由发展就形成几乎对穿的河环,河环狭窄处一旦被洪水冲穿,便发生自然裁弯,河长就迅即缩短。如此周而复始,交替出现,河床就很难稳定下来。据统计,下荆江近100年来,曾发生过十余起自然裁弯,最近一次为1972年发生的石首县沙滩子自然裁弯。自然裁弯发生后,江水从河曲颈部通过,成为新河,老河道上下口门淤塞,形成牛轭湖。下荆江两岸分布了许多牛轭湖,如尺八口、月亮湖、大公湖 、西湖、沙滩子等,正是荆江古河道的残迹。
下荆江自由河曲之所以特别发育,有其特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首先,下荆江河谷上部为粘土层,受其限制,河床断面较窄,而河谷下部为细沙层,沙层顶板又超出枯水位,故易发生强烈的崩岸,这一河床边界条件对形成半径较小的稳定河曲十分有利;其次,汛期洪水和 泥沙从长江分流入洞庭湖主要经上荆江三口,因此,下荆江年内和年际流量变幅较小,又受洞庭湖出湖流量的回水顶托的影响,使下荆江比降十分平缓、稳定,水流切滩作用减小,有利于曲流的发展;第三,沿江堤防堵塞了分流穴口,限制了河曲带的宽度,增大了流量,也促进了河弯发育。
太过弯曲的河道,不仅徒然增长了航程,而且由于弯道内流速减小,容易淤积成沙洲浅滩,阻碍航行;同时,也降低了洪水下泄的能力,容易造成洪水壅塞,引起堤防溃口。因此,进行人工截弯,顺直河道,实为必要。1967、1969年水利工作者两次成功地在下荆江进行了中洲子和上车湾人工裁弯工程和一处天然裁弯,在稳定河势、防洪和航朔矫妫加忻飨缘效益。20年来,长期摇摆不定的中洲子、上车弯河段,已渐渐稳定下来,下荆江的行洪能力 ,也由于弯道的减少而提高,一般可增加4000立方米/秒的泄洪量,大大减轻了洪水对荆江大 堤的威胁,下荆江的河道也因之缩短了80千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6 17:3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