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化主要是指:退化、沙化、盐碱化退化:由于开垦、开矿、过度放牧等人为的破坏和气候等自然的原因造成。沙化:草原破坏后,土地已无法蓄水,在风力等自然因素条件下变成沙漠戈壁。盐碱化:也是由于草原破坏,降雨等水流将土壤里的盐碱冲刷至土层表面并蓄积而成。
草原退化
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影响,
草原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劣化,导致生产力下降的现象或过程。草原退化活动主要包括:草原沙化、草原盐渍化以及草原污染等。草原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水文动态变化,如降水减少、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等。
草原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超载放牧、采樵伐木、不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和土地资源以及采矿、修路等工程活动。草原退化的主要危害是:产草量下降,特别是优质草大量减少,杂草等劣质草比例增加,牧畜供养量下降;与此同时,风沙及沙尘暴等灾害加剧,对更广大地区产生危害。防治草原退化的基本途径和措施是合理开发草原地区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维持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生态问题之一。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
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了草原退化现场,约有90%以上草原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
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有自然的因素,如长期干旱,风蚀,水蚀,火灾,
沙尘暴,鼠、虫害等。但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如过牧,滥垦,过伐等。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掠夺式利用,从草原不断带走大量的物质,得不到补偿,违背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平衡的基本原理,导致
生态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衰退,使草原的生态与生产力不断下降。
沙化
沙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
吹蚀、
流水侵蚀、
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
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
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治理需广泛的国际合作,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
盐碱化
土地盐碱化是指土壤含
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
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
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
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
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
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有效对策
建立草原保护制度
首先, 要建立草原保护制度, 严格遵循草原环境保护四部曲, 即坚持限制、治理、预防、规划四大原则。其中, “限制”主要是指限制对草原环境的污染。“治理”就是及时清理畜牧业和工业生产在草原上遗留的垃圾, 杜绝草原空气污染, 禁止出现草原承受力超载现象。“预防”原则要求提前预防草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采取“防治结合, 以防为主”的方针来开展草原环境保护工作, 特别要防止“牧童经济”对草原的破坏。其次, 国家应不断完善《草原法》, 细化草原保护法律条文, 禁止过度放牧与过度开垦以及非法占用草原事件, 将草原财产权与草原生态环境利益相结合, 坚决维护农牧民的合法利益和草原生态环境利益, 在《草原法》中引入必要的奖惩制度, 对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相应的惩处。
优化草原建设规划
革新草原管理制度, 优化草原管理结构体系, 实现草原管理规划工作的集约化, 建立科学的草原生态建设规划。可以通过实施草原管理责任制和分包制, 让草原管理者制订科学的草原规划建设, 改良草原土壤条件, 选择高品质的草种, 做好播种育苗和防治病虫工作, 使草原建设规划步入精细化与科学化。
提高草原建设技术
推进草原生态建设工作, 必须注重提高草原建设技术, 修建草原围栏, 保护天然草原, 扩大人工草地的面积, 定期为草原施肥、蓄水、输入营养液。此外, 可以通过饲养益兽和益鸟的方式来减少鼠害和病虫害问题, 维护草原
物种多样性。
恢复情况
2024年7月消息,我国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有效恢复。“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退化草原面积由2004年的85%降低到70%左右,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