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内草本植物所占的层。在森林及灌木林内以草本的阴生植物〔例: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尖叶苔(Carex lanceolata)、蟹草(Cacalia hastata var glabra)、舞鹤草(Majanthemum bifolium vardilatatum)〕为主,在
草原群落以阳生植物〔例:芒(Miscanthus sinensis)、白茅(Imperatasp)、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蕨(Pteridium aquilinum)〕为主,而在高草原则占据灌木层的位置。如果上层发达草本层则变得贫乏,在草本层之间也具有这样的关系。在同一条件下,禾本科型草本层比阔叶型草本层具有形成厚层的倾向。在落叶林下,由于一到春天就出现植物,所以常可看到草本层的季节性变化。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4年后,
三倍体毛白杨林地两种不同草本层模式进行的土壤抗蚀性研究,以及它们和林地细根和草根的
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地土壤的
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上、中、下层和未退耕地在总量上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林地又以自然草林地高于人工草林地;自然草林地有机质比人工草林地略高,但不明显,未退耕地则由于人为增施农家肥而高于林地;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各项抗蚀指标,虽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林地的抗蚀性高于未退耕地,但不如以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各抗蚀指标与林内细根和草根的相关性表明,就提高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总量来说,0~2mm细根总体上作用是很显著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6和0.798;而≤1mm根系起主要的作用,这其中草根的作用不可忽视,无论细根分级如何,总而言之,凡和有机质相关系数显著的径级,同时也和团聚体呈显著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