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田轮作(lea farming)是指
大田作物种植若干年后,连续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牧草,实行草田轮作。如利用苜蓿、三叶草等
豆科牧草和猫尾草、黑麦草等
禾本科牧草进行单播或混播,以促进
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和土壤肥力的恢复和提高,并给畜牧业提供优良饲料。
草田轮作是苏联威廉斯提出的适合寒冷潮湿地区的一种轮作制度。其特点是:在轮作中,适当配置多年生豆科植物和
禾本科牧草的混种,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通常种草两年左右后耕翻,播种粮食或棉花等,隔年再种牧草进行第二次轮回。主要为西北欧国家及美、苏等国采用。在中国新疆、内蒙古、东北一带地多人少、
肥料不足或土地瘠薄的地区也有采用。
草田轮作是指在同一块耕地上轮换种植多年生牧草与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在这种轮作中,多年生牧草至少利用两年,一般占轮作周期1/3以上的时间。多年生牧草常用的有豆科的三叶草、苜蓿和禾本科的猫尾草、雀麦草等。典型的草田轮作如:三叶草与猫尾草混播两年→玉米→小麦(美国);苜蓿→苜蓿→苜蓿→棉→棉→棉→棉(中国新疆);休闲→冬小麦→春小麦→牧草→牧草→牧草→春小麦→春小麦→冬小麦→春大麦(苏联)。
世界上草田轮作主要分布于冷凉湿润、畜牧业比重大的地区,例如西北欧、北欧、苏联西北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英国曾长期实行的诺尔福克式轮作逐步演变为包含有三四年牧草的草田轮作,如牧草→牧草→牧草→麦类→马铃薯→马铃薯→麦类→麦类→麦类套
牧草。通过草田轮作,多年生牧草不但是牲畜的优良饲料,而且对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构,起了重要作用。但无论是禾本科多年生牧草或
豆科牧草都要消耗较多的土壤水分。
苏联土壤学家B.P.威廉士是草田轮作学说的积极提倡者之一,他认为
土壤肥力的中心问题是水稳性团粒结构,而水稳性团粒结构只有在多年生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他认为一年生作物或牧草,或多年生禾本科、豆科牧草分别种植,都不具有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的作用。苏联曾一度在半干旱草原地区也机械地推行草田轮作,效果不好。世界各国学者对这个学说也存在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