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甸风沙土
河流沿岸和老河床风积沙地围
草甸风沙土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400毫米地区的河流沿岸和老河床风积沙地围极其广泛,面积6218.8万亩。草甸风沙土是在地下水影响下发育的风沙土,地下水位13米,植被多为旱(中)生沙生灌木、半灌木和杂类草草甸,植物种类较多,覆盖率可达30%-70%。
形态特征
风沙土剖面无明显的腐殖质层和淋溶淀积层,一般由薄而淡的腐殖质层和深厚的母质层组成,剖面构型为A-C或C型。流动阶段土壤剖面分异不明显,呈灰黄色或淡黄色,单粒状结构。固定和半固定阶段的土壤剖面层次有微弱的分化,腐殖质层(A)厚10到30厘米,地表有厚0.1毫米的褐色结皮层,棕色或灰棕色,弱块状结构。母质层(C)深厚,黄色。淡黄色或灰白色,单粒状结构。通体壤质砂土,无石灰,剖面发育微弱,表层有一定的有机质积累,下层具有氧化还原特征。通体多为壤质砂土,土壤呈中性至碱性反应,碳酸钙含量5-78克每千克,土壤阳离于交换量2-8me/100g,养分含量较低。
理化性质
剖面发育微弱,表层有一定的有机质积累,下层具有氧化还原特征。通体多为壤质砂土,土壤呈中性至碱性反应,碳酸钙含量5-78克每千克,土壤阳离于交换量2-8me/100g,养分含量较低。
利用与改良
我国风沙土面积大,分布广,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是宝贵的后备土壤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风沙土的自然属性认识不足,不顾环境条件,滥垦,滥牧,乱樵,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沙漠化日益发展,甚至出现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迄今治理速度仍赶不上沙化速度。 风沙土的利用方向应以林牧为主,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果树和其它经济作物。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根据水热条件,土壤类型和水资源情况,全面规划,分区治理。改造利用措施应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 生物措施主要是封沙育草,恢复植被,种草种树,增加植被覆盖率;开辟水源绿洲农业,种植果树和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和水、草、林、料配套草库仑。工程措施主要是兴修水利工程,引水拉沙,引洪灌淤,干整土地,机械固沙。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配置耐旱、抗风沙的草、树种和作物;合理耕作、施肥瘠绿肥:封闭风蚀沙化耕地,还林还牧。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风沙土资源发展旅游业。
参考资料
草甸风沙土.中国草业开发与生态建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1 09:0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理化性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