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拼音:ró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树木名,即梧桐木,又指草木的花;引申指繁荣,进而引申为荣耀、显达等。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木,荧省声。 “荧”,西周金文作“A”(《金文编》392页,盂鼎)、“B”(井侯簋)、“C”(荣簋),像两只燃烧的火炬,或作“D”(荣子盉),加“口”为饰,隶定作“E”;小篆作“F”,将火炬形上下分离(上变从二“火”,下变为“冖”),隶定作𤇾。“G”是“荧”字的初文,前引西周金文皆用为“荣”字。小篆作“H”,是加注“木”旁而成的分化字,从木,“I”声。由于在《说文》的时代, “I”早已为加“火”旁的后起字“荧”所取代,故《说文》分析为“从木,荧省声”。本义是树木名。《尔雅·释木》:“荣,桐木。”郭璞注:“即梧桐。”又指植物的花。《国语·晋语四》:“黍稷无成,不能为荣。”《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引申指繁盛。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又指荣耀。《荀子·荣辱》:“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又为古国名(西周金文作“I”)。 在元代以来的一些小说戏曲刻本中, “𤇾”旁已多简作“𫇦” (见《宋元以来俗字谱》 33页“劳”、57页“荣”、79页“营”、96页“萤”等字)。新中国成立后, “𤇾”旁简化为“𫇦”, 繁体“荣”则类推简化为简体“荣”。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荧省声。一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永兵切
说文解字注
桐木也。
见释木。按梧下云。梧桐木。荣下曰。桐木。此卽贾思勰靑桐、白桐之别也。白桐华而不实。材中乐器。靑桐则不中用。毛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其白桐与。又云。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则靑桐亦𧦝桐。浑言之也。郭注尔雅。於荣桐木曰。卽梧桐。於榇梧曰。今梧桐皮靑者。本不误。今本𠜂节。乃不可通。
从木。荧省声。
永兵切。十一部。
一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
士冠礼、乡饮酒礼皆云东荣。郑曰:荣屋翼也。韦注甘泉赋同。梠、楣也。楣、齐谓之檐。楚谓之梠。檐之雨头轩起为荣。故引伸凡扬起为荣。卑污为辱。
康熙字典
《唐韵》永兵切。《集韵》《正韵》于平切。《韵会》於营切,𠀤音营。《说文》:桐木也。见桐字注。
又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礼·丧大记》:升自东荣,降自西北荣。注:荣屋翼也。
又荣华。《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又《淮南子·时则训》:秋行夏令为华,行春令为荣。
又荣者,辱之反。《老子·道德经》:知其荣,守其辱。
又人以血为荣,以气为衞。《内经》:荣衞不行,五脏不通。
又《諡法》:宠禄光大曰荣。
又州名。《前汉·地理志》:属犍为郡,唐置荣州。
又杜荣,草也。《尔雅》:莣,杜荣。注:似茅,皮可以为绳索、履屩。
又姓。《史记·圣门弟子传》荣旂。《庄子》荣启期。
又《集韵》维倾切,音营。义同。
又叶以中切。音融。《越绝书》: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杨愼云:东韵宜收荣字。
又叶为命切,音咏。扬雄《太经》:宗其高年,鬼待敬也。牵羊于丛,不足荣也。鼎血之莸,信王命也。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汇集
(音韵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