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湾
黄海北部、成山角西南侧海湾
荣成湾,位于山东半岛最东部黄海海域、成山角西南侧,荣成市东北角。东起龙须岛南至马山头,为开放型海湾,面积21.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米,最深10米,底质多为泥及泥砂。是荣成市的渔业海产区,南北两端海湾内分布有重要的渔业港口。湾内岩礁地带盛产海参和贝类、藻类。海带比较知名。
名称由来
明朝洪武年间(1398年),朝廷为了防御倭寇,下令设立威海、成山、靖海三卫。成山卫所在地点,即后来的荣成市成山镇。到了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决定裁卫设县,将成山卫作为县城,并以“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荣成县就此得名。1948年,荣成治所迁至崖头。治所虽然迁走了,但这片海湾却并未改名,一直被称为荣成湾。
位置境域
荣成湾,太平洋西岸黄海北部海湾,位于中国山东省荣成市东部,山东半岛以东。在行政区域上,属于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南部。
荣成湾,北起成山角半岛向南突出的龙须岛(龙须角)以南的山角,南至成山镇南现东突出的马山头(半岛),为一开放式的海湾。平均水深8米,最深10米(《荣成市志》记为14米),半椭圆形,纵深平均为3公里,宽10公里,面积《山东省志·水产志》《烟台市志》记作:约21.6平方公里,《荣成市志》记为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公里。湾口向东南敞开,宽约8.3公里。
自北向南分布有三个较小的海湾:
龙须湾,位于龙须岛镇大西庄村南1公里。东起龙须岛南山,西至落凤岗村南,呈半圆形。纵深1公里,宽1.2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水最深处8.8米,海岸线长2公里,泥沙底,为渔船避风良港。
筏子窝,位于龙须岛镇落凤岗村西。东起落凤岗,西至马家疃村南,呈半圆形,面积0.025平方公里,水深5米,海岸线长1公里,泥沙底。能避北风,可停泊小型船舶。
月湖(马山港),是一椭圆形封闭式港湾,东起无名沙垅,西至车祝沟村东,面积6.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落潮水深0.5-1.3米,海岸线长9公里,泥沙底。该湾地势平坦,为不正规半日混合潮型。由于港湾东南有三片沙丘,横置湾口附近,使港湾在小潮期只能保持2/3以上的水面,潮差很小。已围堵。冬季为大天鹅主要栖息地。湾口为东流口,宽仅86米,可通行载重15-20吨的船只。
海域特征
地貌
荣成湾,海底平坦,多为泥及细沙底,少数泥沙底。北有成山山脉,是该湾的天然屏障,可避西风和北风,其东北部尤为避西北强风之良好锚地。平均高潮间隙11时31分,平均低潮间隙05时19分,大潮升1.7米,小潮升1.4米,平均海面1米,潮流一般为东流,流速1-1.5海里/时;湾内涨潮东南流,落潮西流,流速不大。
水文
荣成湾表层温度变幅较小,年均温12.3℃。2月水温最低,月平均为1.3℃;9月水温最高,月平均为22.4℃。4-5月升温最快,10-11月降温最快。3-8月南部海区水温较北部海区偏高,9月至翌年2月反之。极值:最高水温27.1℃,出现在1966年8月15日;最低水温-2.8℃,出现在1969年2月2日。潮间带年平均滩温为15℃。8月最高,为25.8℃;12月最低,为1.2℃。间隙水年均温12.64℃。10月最高,为21.02℃;12月最低,为1.57℃。透明度海水透明度为50-250厘米,平均为120厘米,以3、9月份最大,可达600厘米。水色水色一般低于19号。海冰一般年份内湾只有轻微结冰现象,结冰期是1月末至2月初。盐度1960-1982年观测统计,近海盐度年平均为31.63‰。6月的盐度最高,8-9月的盐度最低,除12月外,南部海区盐度低于北部海区。极值:最高是32.74‰,出现在1962年12月14日;最低是27.3‰,出现在1965年1月14日。在成山头东北有一盐度高于33‰的高盐中心。间隙水的盐度为31.83‰。PH值浅海水和间隙水的PH值均为8.19。
潮汐
上半年农历每月初一第一次高潮出现时间都在12点26分到13点50分之间,以后每日高潮出现时间向后推迟46分钟。平均潮差不大,一般大汛潮平均潮差1.1米,最大1.7米;小汛期平均潮差为0.5米。下半年农历每月初一第一次高潮出现时间一般在24点与2点之间,以后每日高潮出现时间比前日向后推迟48分钟,一般是在0.4米左右,最大潮差为1.4米。由于成山头附近海岸陡峭,潮差较小,所以落潮时干出的海滩面积也较小。
海流
因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海流比较复杂。近岸多属环岸流,流速较小,一般为0.15-0.5米/秒;10米等深线以外流速较大,一般为0.8-0.9米/秒。流向:东部海区西南-东北向。
波浪波型,境内近海有风浪和涌浪,以风浪为主,且年际变化不大。波向,累年观测各月风浪、涌浪主波向均为向岸向。波高,因地理位置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差异。
气候
荣成湾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湿润气候,大陆度为53.1。海洋性气候特点突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季风明显、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等特点。年均温度在11.1-11.5℃之间,≥0℃积温在4160-4310℃之间,≥10℃的积温≥3480℃,无霜期为250天,80%保证率下降水量平均为540毫米,干燥度在0.95-0.99的湿润等级区内,年降水变率在22%,春旱严重,热资源偏低。
海岸
荣成湾海岸,基本上属于以岩礁为主的沙岩混杂底质类型,滩面倾角较大;而龙须岛、马山头等广泛分布海蚀地貌。滨海的丘陵及准平原,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形成美丽的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台地等。
北部海滩覆盖有风沙土土类,由风积母质发育而成,按剖面性态分为流动风沙土和半固定风沙土2个亚类,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龙须岛滨海沙丘地带。大部分已栽植用材林或植果桑等经济林。
成山角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与成山头相连,地理坐标:北纬37°23′,东经122°42′。此角呈不规则的三角形,面积0.1平方公里,海拔101.7米,东、南、北临黄海。角上设有灯塔、雾笛、气象站、海洋站等,公路直达角上。
马山头,位于成山卫镇荣成湾南部、马山东端,地理坐标:北纬37°19′,东经122°36′。此角东西走向,呈不规则三角形,面积0.045平方公里,海拔72米,海岸线长0.65公里。东、南、北临黄海,岬角东部、北部和南部礁石较多,不适宜贝类生长。马山头为险峻多岩半岛,东方末端有一岩礁,高7.2米,距岸1.4公里,在成山头灯塔照射区以外。
岛屿
龙须岛,位于成山头半岛西南方,东、西、南三面环海,是一个半岛,外形好似龙头。半岛南部深入大海的黄泥嘴、黑石嘴则好像龙须一样,这便是龙须岛名字的来源。
草岛子,明礁,在成山镇松埠嘴村村南的海中的,东西走向,长32米,海拔4.3米,由花岗岩组成。周围水深5米以下,产蛤蜊、刺参和蟹等。草岛子上有白鹭和海鸥驻足,景色优美。
落凤岗岛,位于龙须岛镇落凤岗村冷藏厂前(北纬37°23′12″,东经122°39′30″),呈椭圆形,长0.08公里,宽0.05公里,面积0.004平方公里,岸线长0.2公里,最高海拔3.9米,距大陆最近距离0.01海里。岛上基岩裸露,无土壤、植被覆盖。出露的岩石为钾长花岗岩。落潮时可沿礁石徒步登岛。
成山头半岛,位于荣成成山卫以东,以锥山-牛青山为脊,东西展布,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其北侧风沙堆积可达锥山、牛青山北麓海拔50~60米处。成山头位于半岛最东端,海岸壁立,水深浪汹,海蚀地貌发育。海蚀阶地高5~9米,海蚀崖高达30米以上。岸外有四块岩礁成南东向排列,随潮隐现,古称“秦皇桥”。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于公元前219及210年两次登临成山头,留有遗迹,使成山头成为历史名地。
自然资源
矿产
花岗石花岗岩矿是荣成的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材质优良。品种有“石岛红”、“荣成黑”、“青石花”、“白石花”、“樱花红”、“红白青石花”等。“石岛红”产于中生代印支期宁津所超单元和燕山晚期槎山超单元。龙须岛一带属槎山超单元,主要岩性为细粒-粗粒正长花岗岩,呈肉红色。
荣成湾砂滩石英砂矿资源丰富,质量较好,可做玻璃硅质原料,是山东省最大的石英砂矿,主要为建筑用砂。
水产
海洋水产资源。荣成湾,濒临黄海中部,是黄、渤海各种鱼虾洄游的必经之路,又是部分鱼虾产卵、繁衍之地,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常见的鱼虾有:
鲨(俗称“锉鱼”,荣成习见11种,即姥鲨、哈那鲨、锥齿鲨、噬人鲨、狐形长尾鲨、条纹斑竹鲨、鲸鲨、白斑星鲨、扁鲨、双髻鲨、犁头鲨)、带鱼(刀鱼)、鲐(鲐巴)、蓝点马鲛(鲅鱼)、银鲳(鲳鱼、镜鱼)、绿鳍(绿翅子)、红娘、(尾鱼)、(米鱼)、小黄鱼(黄花)、真鲷(加吉鱼)、黑鲷(海鲋、黑鳞加吉)、长尾大眼鲷、多鳞(沙钻、丁子鱼、麦穗)、六线鱼(黄鱼)、大银鱼、方头鱼(铡刀鱼)、竹荚鱼(山鲐巴)、黄条(黄犍子)、黄姑、白姑(白米子)、太平洋鲱鱼(青鱼)、青鳞(青皮子)、鳓(鲞鱼)、(睛天烂、老雁屎)、黄鲫(毛扣)、蛇鲻(沙梭)、扇鳐(水劳子)、孔鳐(劳子、老板)、燕鳐(燕鱼)、(黄贲、黄边劳子)、星鳗(磨托鳝)、海鳗(狼牙鳝)、鳕(大口鱼)、凤鲚(凤尾鱼)、(丑老婆)、(山孜孜)、(孜孜、扒皮狼)、鲶、虾虎鱼(光鱼)、牙鲆(牙鳊)、角木叶鲽(八夹子)、鳎鱼(龙力、鳎目、牛舌头、有条鳎、舌鳎两种)、黑(黑鱼)、褐昌(黄鱼棒子)、鲈(鲈子)、鲻、梭鱼、(针鱼、马步)、乌贼、对虾、鹰爪虾、鲜明鼓虾、毛虾(虾皮虾)、小白虾、糠虾、磷虾、蒙子虾、细螯虾(勾子虾)、长臂虾(草虾)、虾蛄(虾耙子)、大蝼蛄虾、藤壶(水虱)、三疣梭子蟹(飞蟹)、日本鲟(石夹红)、矶蟹(石硼楞子)、豆形拳蟹(沙里趴)、痕掌沙蟹(沙里马儿)、泥蟹(牛屎蟹)、长指近方蟹(马吉戗)、绒毛近方蟹(长虫枕子)、招潮蟹(吱嘎蟹)、寄居蟹、海蜇等。
1950年代以前,虎鲸、海狗、江豚(江猪)经常出没,海马也很多。虎鲸洄游时,当地人称为“龙兵过”,而沿海称好强的人多说“属江猪的,专走要流”。1970年代后,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滥捕现象十分突出,黄姑、比目、银鲳、鲈、鳐等鱼类资源显著下降,真鲷、带鱼、小黄花、大银鱼、毛虾等濒临绝产或绝迹,属地方性群体的面条鱼则完全绝迹。其他高产经济鱼种也已形不成鱼汛,而作为饵料的鱼、太平洋磷虾等,则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潮间带、潮下带生物资源。1983年《荣成县潮间带生物资源综合调查报告》,获取潮间带和潮下带生物324种,其中动物251种、植物73种。动物中软体类123种、棘皮类22种、多毛类25种、甲壳类54种、其他27种;植物都是藻类。按分布区域分,潮间带生物共254种,年平均总生物量为446.41克/平方米,年平均总生物密度66.8个/平方米。其中多毛类24种、软体类91种(单壳类37种,双壳类54种)、甲壳类47种、棘皮类14种、藻类61种、其他17种。潮下带生物共70种(不包括游泳生物),年平均总生物量405克/平方米。其中多毛类1种、软体类32种、甲壳类7种、棘皮类8种、藻类12种、其他10种。
经济价值较高的生物多达50余种。贝类主要有栉孔扇贝、紫贻贝、泥蚶、魁蚶、毛蚶、布氏蚶、扁玉螺、红螺、菲律宾蛤仔、文蛤、日本镜蛤、中国蛤蜊、四角蛤、等边线蛤、薄壳和平蛤、紫石房蛤、菲利浦满月蛤、中国绿螂、寻氏肌蛤、光滑荷兰蛤、竹蛏、栉江珧、海荀、鲍鱼、褶牡蛎等近30种。棘皮类主要有刺参、光棘球海胆、马粪海胆、哈氏刻肋海胆等。藻类主要有石花菜、羊栖菜、海带、裙带菜、鹿角菜、大叶藻、江蓠、紫菜、鼠尾藻、海萝、海黍子等近20种。此外,还有数量大而无经济价值的海燕、陶氏太阳海星、异色海盘车等,多毛类有带沙蚕、毛翼虫等。
区域经济
渔业
荣成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编修的县志中,对沿海渔业捕捞有如下记载:“海族,荣最称盛,虽老渔莫能尽识。”“濒海渔家,隆冬,彻夜结绳;早春,剖冰击鲜;惊蛰以后,登筏出海,动经四五十里或一二百里。”民国初期,荣成捕捞业在山东占有重要地位,1930年代后,因国民党渔行局苛捐杂税及战乱,境内沿海捕捞业日渐衰退。1931年山东省渔业调查记载:“荣成位于山东角之端,港岛最多,沿海居民全数以渔为生活。城之东有龙须岛,该岛渔船有260余艘,附城居民皆营渔业。……山东海产以荣成为最,年渔获量达300余万斤,如龙须之虾……均甚著名……”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办理渔业贷款和发放灾荒救济等措施,恢复和发展海洋捕捞生产。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荣成更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不断扩大渔业生产规模,改进渔业生产技术,生产上实行“捕捞、养殖、加工并举”,经营上实行“渔、工、商一体化”,进一步促进了渔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荣成湾内比较大的渔业企业,有荣成市龙须岛水产供销公司,其前身是龙须岛渔业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49年10月,隶属荣成县渔业供销联合社。1961年10月,更名为荣成县水产供销公司龙须岛水产供销站,隶属荣成县水产供销公司。1992年1月,更名为荣成市龙须岛水产供销公司,隶属荣成市水产局。到1995年,占地1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职工188人,捕捞船13只,1480马力,冷库2座,总库容500吨。有冷藏厂、综合加工厂、船队等8个独立核算单位,固定资产净值1723万元。1995年销售冷冻品1856吨,干品3640吨,机冰230吨,总产值37020万元,利润130.3万元。
水产
海带养殖。荣成的海带养殖始于1950年,国营海水养殖试验场俚岛分场在草岛寨沿海首次进行小面积的海底投石和梯田试养,亩产海带百余斤。1956年人工筏式养殖取得成功,10亩海带平均亩产251.5公斤,为荣成大面积开展海带养殖生产提供了经验。1958年,山东省召开首次海水养殖工作会议,确立了“深入发动基层,开展群众性水产养殖”的方针。是年,国家又对海带收购制定了较高的价格,充分调动了沿海群众试养海带的积极性。全县养殖海带15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其中南倭岛(1981年后称南我岛)村的100台架收获干海带5605公斤。1959年,全县集中在俚岛采集人工苗,并于2月份开始分苗,放养面积达2040亩,养殖单位增加到58个。放养海区从俚岛湾、王家湾,发展到石岛湾、爱伦湾、养鱼池、桑沟湾、荣成湾。1960年全县海带养殖面积扩大到3136亩,总产量达2445吨。1961年,由于海带养殖技术和经验不足,成本高,效益差,有些养殖单位陆续下马收摊。至1964年,荣成的海带养殖面积只剩下1176亩,养殖单位只有十几个。1964年后,海带养殖技术和物资器材均有改善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荣成海带养殖业的发展。1964年,荣成海带亩产首次突破1吨,1966年海带养殖面积增到3097亩,1969年达到8020亩,总产量9234吨,总收入1061万元。至1971年,全县每个公社都有了自己的养殖场,沿海农队大都上了海带养殖项目。1972年,全县海带养殖面积为1.9万亩,养殖单位200多个,海带平均亩产1250公斤。1974年后,各养殖单位普遍应用聚乙烯物资,添置拖头,实现海上生产“拖带化”。特别是海带养殖上的一“向”(向深水大流发展)、二“改”(改革旧的养殖方法)、三“抓”(抓一早、促三早)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荣成海带养殖生产的深入发展。至1978年,全县海带养殖面积达3.3万亩,总产淡干菜5.8万吨,收入4863万元。1978年后,海带出现了积压滞销形势,1979年起全省又多次下调海带价格。荣成县委、县政府对海带养殖进行合理调整,压缩险区和低产区,走精养高产之路。1980-1986年,荣成海带养殖处于缓慢时期,1986年全县海带养殖面积3.6万亩,总产淡干菜7.5万吨。1987-1995年,荣成浅海养殖得以蓬勃发展。1995年,全市海带养殖面积达9.8万亩,总产淡干菜13.7万吨,总收入5.3亿元。
裙带菜养殖。始于1958年,县水产研究所从青岛引进部分裙带苗,分别投放在荣成湾、俚岛湾、石岛湾的海底岩礁上,从此裙带菜在荣成安家落户。当时,因无人管理,随便乱采,虽然生长繁殖很快,但长期未形成产量。直到1968年外贸收购时,龙须岛渔队采集加工,连续四年产淡干菜都在1吨左右。从1970年起,荣成开始人工筏式养殖裙带菜,当年朱口、大鱼岛、张家村3个单位从海阳运苗筏养20亩。1971年,筏养单位增加到14个,筏养面积109亩。1974年放养面积达1775亩。1975年放养面积增加到2500亩,养殖单位68个,出口淡干菜80多吨。1976年,裙带菜出口转为盐渍菜,但因加工设备落后、费用高、销路不畅等原因,至1980年裙带菜养殖单位全部下马。1980年代后,裙带菜在国内外市场有所好转,特别是出口的下脚料和茎在国内颇受欢迎。1984年,部分单位恢复裙带菜养殖,至1989年全市养殖面积达1240亩。1990年代后,养殖面积逐年扩大。1995年,养殖面积达2000亩,产鲜菜1万吨。
鲍鱼养殖。始于1970年代。1973-1976年,县水产局先后两次从青岛、长岛海区运回两批自然皱纹盘鲍,在鸡鸣岛、龙须岛、俚岛后疃、瓦屋石、兔子腚、苏山岛一带海区进行小规模底播试养。1984年,县水产局又从大连购进7万头人工鲍苗,分散在马栏湾、荣成湾、俚岛湾、桑沟湾等海区进行小规模的筏式试养,取得了初步经验。1986年,寻山青鱼滩又从大连购进10万头人工鲍苗,进行底播与筏养试验,获得成功。至1995年,荣成筏式养鲍达100亩,潮间带养殖200亩。
造船
造船业,较大的企业有山东省荣成龙须岛渔业总公司船厂,位于龙须岛镇驻地,属港口渔业总公司集体企业。始建于1958年,初称龙须岛渔队工业队,是年职工10人。在海口有平房10间,主要设备有土简红炉、简单的木工工具等,固定资产原值4000元,制造修理木壳小型渔船,年创总产值5000元。1964年改称为龙须岛渔队船厂,职工增加到40人,建筑第一条100吨机械化坞道,成功地制造了12马力木壳机动渔船。1967年又成功地制造了60马力木壳机动渔船。1979年厂区面积扩大到2.7万平方米,建造300吨机械化坞道3条,开始生产大马力木壳机动渔船,先后成功地制造了80马力、120马力、135马力等木壳机动渔船。是年生产的定置网打撅机获烟台地区科技成果奖。1983年建造100米舾装码头,生产定置网打撅火箭杆获国家专利。1990年企业改称龙须岛渔业公司船厂,主要设备有16吨、36吨的汽车浮吊等设备100台套,成功地制造了814型185马力钢质渔船。企业自1991年以来,共制造814型185马力钢质渔船24只,876型275马力钢质渔船20只、838型350马力钢质渔船6只,共建造350马力以下各种钢质渔船50余只,产品销往辽宁、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共承修600马力以下各种机动渔船1500余只。企业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系统先进企业,国家中二型企业、农业部定点全国渔业船舶建造修理企业,农业部渔船检验局批准为一类造船企业等荣誉称号。1995年厂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企业职工210人,拥有300-1000吨纵向机械化坞道5条,各类主要造船设备250台套,资产净值总计1528.4万元,年创总产值3658万元,销售收入2810万元,实现利润281万元。
航运
荣成湾内,海上航运历史悠久,可上溯到秦代。明洪武五年(1372年),命靖海侯吴祯,总舟师数万,由登莱转运饷辽。此后海运成为转运军粮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因航海凶险,一段时间内被朝廷罢停。特别是南船北运必须经过的成山头,更为险中之险。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登州府学生员田士龙上疏请于成山头西,在朝阳港至养鱼池之间开凿成渠以通海运,可避成山之险,因明朝灭亡而无法实施。清朝罢海运,但民间的海运却逐渐开展起来,特别是清朝中叶,宁波、福州等地的商业资本流入石岛,促进了石岛商业、渔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附近海口商贸运输的繁荣。到清末,境内通航的大小海口有石岛、俚岛、八河港、沙窝岛、龙须岛、朝阳港、五里岛、涨港、朱家圈、张家埠等。
港口
马山港。位于荣成湾南部,成山镇东南,属荣成马山集团有限公司所有,1987年建成投产,至2005年底有泊位2个。
龙须岛渔港,位于成山角南侧、荣成湾北部,是龙须岛渔业公司所在地,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属龙都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原龙须岛渔业总公司)。中心地理坐标北纬37度23分,东经122度40分。湾口西南,宽约2000米,纵深1100米,湾内水深4-8米,底质为泥沙,锚泊面积220万平方米,可供800余条渔船同时锚泊,能避自西经北至东诸风,湾外专设外轮避风锚地,专供航经山东成山角以东水域商船随时锚泊避风。湾西侧有1960年代所建250米岸壁码头一座。1983年又投资800万元在湾东侧建成新码头一座,1988年竣工启用,建岸壁码头650米,防波堤500米,码头最大水深5米,最小水深2米,泥沙底,湾内涨潮流西北,落潮东流,流速不大。可同时靠泊600马力以下渔船40余条,年卸货量5万余吨。港内有冷库6座,库容5000吨;修造船厂一处,可以制造600马力以下各种钢壳渔船。因港址濒临烟威、石岛两大渔场,每年接待辽、冀、津、苏、浙及省内渔船5000余条,外轮避风1000余条,是渔船集散避风的良港。截至2005年,龙须岛渔港码头总长500米,防波堤300米,码头前沿平均水深5米,最大水深6米,陆域面积1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4万平方米。码头贮油10000吨,贮冰3600吨,冷藏10000吨,日供水量500吨,日供油量400吨,日供冰量500吨,可供400艘渔船停靠使用,年吞吐量50万吨。码头拥有船排位11个,上排最大吨位1000吨级,年维修能力150艘。
落凤渔港,是落凤岗渔业公司所在地,位于成山角南侧、荣成湾北部。港内底质为泥沙,湾口朝西南,港湾内水域面积38万平米,可同时供180条渔船锚泊,可避自西经北至东诸风。1988年开始建设,1989年一期工程竣工,投资250万元,已建岸壁码头110米,宽15米,防波堤100米,码头最大水深4米,最小水深2米,可同时靠泊渔船10余条。近5年卸港量由1.3万吨增加到2.3万吨。港区内有冷藏厂、制冰厂、水产品加工厂、海带食品厂和船厂,配有水、电、油供应系统,可给在烟威、石岛渔场生产作业的渔船随时提供方便。
蒲家泊渔港,是蒲家渔业公司所在地,位于成山角南侧、荣成湾北部,东邻落凤渔港。港内底质为泥沙,湾口朝西南,可避自西经北至东诸风。港湾水域面积86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320条渔船锚泊避风。从1982年开始建设,到1988年一期工程竣工,投资300万元,建成岸壁码头320米,防波堤200米,码头水深最大4米,最小1米,可供20余条渔船同时靠泊,年卸港量1.8万吨。港内设有冷藏厂、制冰厂、水产品加工厂、船厂,水、电、油供应配套。
锚地
荣成湾锚地,位于山东高角南侧(荣成市成山头水域),该锚地呈长方形,长度为1.5海里,宽度为0.8海里,面积1.2平方海里。锚地内水深10-16米,海底平坦,多为泥及细纱底,少数沙泥和泥沙底,可避西和西北风,尤其东北部为避西北强风之良好锚地。2000年交通部批准实行了经修改的《荣成湾锚地管理规定(2000)》(中英文版本),规定荣成湾锚地为下列四点联线以内水域:(1)37°21’27”N,122°38’34”E(2)37°20’50”N,122°39’11”E(3)37°21’47”N,122°40’40”E(4)37°22’24”N,122°40’03”E。
荣成湾锚地处成山头水域交通要道,在大风浪天气(尤其是西北、偏北大风)以及大风浪天气到来之前一段时间内,荣成湾锚地是抛锚避风的理想锚地。据统计,2000年代到荣成湾锚地避风的船舶平均每年达700余艘次,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在锚地及其周围水域抛锚的船舶平均达到40余艘次,最多达到131艘次,多数船舶只能在锚地以东的沿岸通航带水域锚泊。是21世纪初中国北方唯一的海上对外开放锚地。
旅游
天鹅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荣成市东北马山脚下和成山卫镇之间。马山港为荣成湾南部的一个港湾,明清时为防务要地。明末,曾试图在这里开凿至朝阳港的运河。近世由于泥沙淤积,港湾逐渐变成半封闭的泻湖。因其形状似半月,故名月湖。月湖的面积约有6.3平方公里,水深平均在2米左右。湖内水质清澈,宜于养殖贝类。湖周植有大片松林,生态环境较好。每到11月份即有数以万计的大天鹅、鸿雁和野鸭等候鸟来此越冬,直至翌年4月份方离去,因此人们又称这里为天鹅湖,是全国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天鹅湖东面沙嘴外的海滩,沙平水净,潮波平稳,是优良的海水浴场。在湖的南岸,有马山烟墩、水师营遗址及冯守备墓等古迹。马山天鹅湖已作为风景游览区进行开发,1992年10月开始建设。建有别墅、宾馆等。
社会历史
建置
荣成作为县级行政单位,建制虽晚,但历史悠久。据河口、兰格古遗址考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不夜县,这是境内第一次设县。东汉时裁撤不夜县,县地或属昌阳,或属东牟。北齐天统四年(568年),析牟平、观阳县地置文登县,境内全属文登县地。明初为防外患,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置成山、靖海两卫,兼理屯区内民事,屯区以外仍由文登县领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卫设县,雍正帝钦赐嘉名荣成,荣成县建置自此开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荣成撤县设市,属威海市管辖。
成山镇,是清代成卫所在地、解放前荣成县府所在地,1948年10月治所才迁至崖头镇。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驾临成山头拜日。清末属朝阳都。民国初期属第一区。1930年属第二区。1940年12月属第一区、第四区。1941年3月属第三区。1942年2月属成山区。1950年9月属第五区。1955年9月属成山区。1958年3月属城厢乡(原城厢和大岗2乡合并),同年9月改为成山公社。1966年8月,改称城厢公社(1982年2月改称成山卫公社)、蒲家公社(原成山公社划出22个自然村,同年改称龙须岛公社)。1984年4月分别改为成山卫镇、龙须岛镇。2000年6月,撤销龙须岛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成山卫镇。2002年7月31日,鲁政函民字[2002]50号文批准,成山卫镇更名为成山镇。辖天鹅湖、新星、华龙、富龙、成渔、马山、西霞口、东霞口、河口、礼村、落凤岗11个行政村。
生态
成山头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2月,省政府批准建立。位于荣成市成山镇,总面积636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142公顷,缓冲区面积2418公顷,实验区面积1806公顷。成山头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海洋植物148种、海洋动物422种,是烟威渔场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国北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储库。成山头临海山体壁如刀削,崖下波涛汹涌,水流湍急,最大浪高7米以上,是中国研究气象、海洋物理、海洋能源等的重要基地。成山头及邻近海域岸线曲折,形成各种形状的岬湾,加之海洋食物充足,每年冬季吸引了众多的大天鹅等珍稀鸟类来此越冬栖息。成山头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主要以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成山角及其周围海域)、海湾生态系统(荣成湾)、海岛生态系统(海驴岛)、湿地生态系统(泻湖)、古沉积地质遗迹(柳夼红层)为保护对象。
战事
清代甲午中日战争-荣成湾战斗。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7月25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17日,黄海之战北洋舰队失利,退守威海。荣成距威海仅百余华里,且清军防务空虚。金州、大连、旅顺相续沦陷后,山东巡抚李秉衡才调派副将阎德胜率河防五营进驻荣成,布防在沿海一带。其分布状况是:倭岛两营由阎德胜、叶云升分统;戴守礼营驻俚岛;徐抚辰营驻落凤岗;赵得发营驻肖水河。另拨威海刘佩超巩军四哨(每哨100人)驻龙须岛大西庄一带。荣成驻军虽五营四哨,但真正具有战斗力的仅有巩军四哨。据《东方兵事记略·中日战争》卷一第54页述:“……河防营者,河涨则集,涨平则散,无常饷,知畚踞,不知行阵,盖土夫非战兵也。”1895年1月中旬,日军集结于大连湾。18日、19日,日军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驶入蓬莱近海游弋,炮击登州。同时高千穗舰驶至威海港外,监视北洋舰队行动。20日5时30分,日军第一梯队第二师团1.5万人,在联合舰队掩护下,乘运输舰19艘驶抵荣成湾附近。八重山、摩耶等4舰进入荣成湾,陆战队员40余人分乘3艘汽艇驶近龙须岛作登陆侦察。清军发现后,开炮阻击,击沉汽艇1艘。4艘日舰一齐向清军猛烈开炮,清军怯战撤逃。8时,日军先遣队占领成山头灯塔,9时30分,、日军主力开始登陆,16时先头部队进至荣成县城厢,知县杨永泽和副将阎得胜率5营清军弃城而逃,荣成县城失陷。21日16时,日军第二师团登陆完毕。日军第二、三梯队分别于21、23日登陆。25日,日军在荣成集结,兵3.46万人,战马3800匹。清军寡不敌众,遂向羊亭转移。29日,自荣成湾登陆的日军,扫清了荣成境内通往威海的道路。
解放军解放龙须岛。1945年4月14日晚7时,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一营一连和三连、荣成独立营一连及民兵从城厢出发,攻打日军盘据5年的据点——龙须岛。据点里驻着36名日军和部分伪军,海湾里停泊着两艘日本舰艇。晚8时总攻开始,至午夜3时战斗结束,龙须岛据点被拔除。全歼了日军36名,其中俘虏11名,俘伪军一部分,缴获钢炮1门、重机枪1挺、歪把子机枪2挺、掷弹筒2个、几十只长短枪和100多箱弹药。至此龙须岛解放,切断了敌人的海上交通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4 15:32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位置境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