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河,古称邛水,下游称鹿饮河、禄永河,长江支流
岷江支流
大渡河支流
青衣江的支流
天全河的支流,主源为荥河,发自荥经、天全、泸定三县交界处马场梁(海拔3499米),流经严道古城后,于荥经县城东南纳南来之经河(长51公里,平均比降39‰)。荥经河干流从此伊始,扭头北上,于安乐乡李公桥纳天全县河后,向东北流约5公里于飞仙关侧天全县乐英乡的两河口注入天全河。
河道变迁
荥经河干流原为青衣江一级支流,经麂子岗在雅安城东注入青衣江。由于新构造运动,青龙断层活动加剧,导致雅安向斜南段上翘,隆起而出现麂子岗。荥经河被斩断而成断头河,向北凿开天凤背斜而注入天全河,成为青衣江的二级支流。原下游段的残留河,即今雅安的濆江。
干流概况
荥经河古称邛水,由于上游段为荥河与经水,在荥经县城会合后,合二水之名而称荥经河。荥河长77公里,较经河长24公里;流域面积1103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56.3秒立方米,二者均约大于经河1倍。以此,荥经河应以荥河的发源地为正源,荥河为干流。荥河发源于荥经与泸定县交界的大矿山(《天全县志》称马场梁)东麓,野牛山西麓。最上游称祁家河,至三合乡(已并入
牛背山镇)火谷坪后改称代黄沟。代黄沟长27公里,流域面积111.4平方公里,至金竹林纳发源于马场梁长22.15公里的茶河后称荥河。向东在三合乡西纳北来三岔河、瓦前沟,在新庙乡纳源于泥巴山的头道水,在泗坪乡纳南来的桥溪沟,在荥河乡接纳北来的小河子,在双江乡花滩场接纳南来的相岭河,至荥经城东北会合最大支流经河,改称荥经河,折而北向,经大田坝、庙岗、复顺、天凤、石龙等乡在天凤乡凤槐村北土栗岗入天全境。
荥经河在荥经县境内长90公里,其中两源汇合后的荥经河干流段在荥经境内长13公里,在天全县境内占174.1平方公里。两岸仅有沙溪、堰溪沟、高桥溪、杏家沟、黄家沟等小溪沟注入。
在天全县境内,荥经河古称鹿饮河(《荥经县志》),《天全州志》称作“禄永河”。由土流经荥经县境,由土粟岗入天全县境,穿过荥经县天凤乡与天全县兴业乡长约5公里的峡谷,经峡口村由南至北经新场、前阳、乐英等乡,在天全县兴业乡峡口村纳西来铜厂河,经新场乡、前阳乡,在前阳坝纳西来前阳河,于乐英乡的两河口处汇入天全河。至此,荥经河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958平方公里。
荥经河在天全境内段,流程15公里,流域面积174.1平方公里,入天全县境处多年平均流量为93立方米/秒。两河口汇流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04立方米/秒。境内河段天然落差为70米。兴业乡峡口村以下,河床成“U”形,其左右岸一级阶地则稍为宽缓,后山沟冲较短,地层多为中生界沉积,层岩为白垩系、侏罗系、三迭系,岩石多为沙岩,河谷地层为第三系和第四系冲积层,荥经河天全段的主要支流有2条。
水文特征
荥经河虽为青衣江二级支流,但由于其流域面积广,流域内降水量丰沛,因而年均径流量达104秒立方米,仅次于一级支流天全河,在青衣江水系各支流中列第二位,占青衣江水系在雅安地区出境处年均径流量469秒立方米的22%。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32.67亿立方米,占青衣江水系在雅安地区出境处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150.69亿立方米的21.6%。河流洪枯变化大由于流域面积内多暴雨,实测最大洪水为3450秒立方米,是平均流量的33倍,枯水期流量25.2秒立方米的137倍。因而,县境内洪灾较多。河段平均比降较大,含沙量较小,天然落差2555米,平均比降24.3‰,具山地河流特征。上游植被较好,年均含沙量每立方米仅0.37公斤。
其年均径流量,在天全县两河口处为104秒立方米,在出县境处为93秒立方米,在县城荥河与经河会合处为89.1秒立方米。在县城水文站实测,历史上最大洪水为1903年的5080秒立方米,最大径流量为1955年的4330秒立方米,最小流量为1979年的13.4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0.37公斤,多年平均输沙量为96.1万吨。河段全长平均比降为24.3‰,天然落差2555米,可利用落差1072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6.97万千瓦。
主要支流
经河,荥经河的最大支流,因流向由南而北,为子午方向,因名经河。上游分东西两支,东支名黑石河,西支名白石河,均发源于云雾山南的大垭口。两支流于石滓乡会合,始称经河。如以白石河为主流,最上游称铜厂河,北上会合高桥河后称鱼泉河,在石滓乡境内始称白石河,全长34.05公里,流域面积188.8平方公里。黑石河全在石滓乡境内,上段称黄沙河,纳东南来的龙苍沟后,始称黑石河,全长31.2公里,流域面积219.85平方公里。经河全长53公里,流域面积59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36.6秒立方米,天然落差2056米。
小河子,荥河最大支流。发源于团灵山北与天全县交界处。最上游称脚林沟,东流至铜鼓山段称苦蒿沟,在铜鼓山西北转向南流始称小河子。全长30.4公里,流域面积200.5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480米,河口流量10.00秒立方米。
相岭河,荥河第二支流。发源于背后山北麓,小相岭西麓,最上游称黄莲沟。北流经凰仪乡在安靖乡纳铜厂河,在沙坝头纳米溪河。在花滩场注入荥河,全长25.2公里,流域面积166.35平方公里,天然落差2090米,河口流量11.5秒立方米。
桥溪河,发源于泥巴山北黄莲山西麓,向北在泗坪乡注入荥河。全长17.7公里,流域面积64.21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740米,河口流量3.5秒立方米。
头道水,发源于泥巴山垭口北坡,最上游称白岩沟。向西北纳横沟后转向北流,纳蚂蚁河后称头道水,在新庙乡注入荥河。全长16.1公里,流域面积91.6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500米,河口流量4.5秒立方米。
茶河,发源于与泸定县交界的马场梁东麓,最上游称灶栅沟,东流经鸡心包后称茶河,在三合乡(已并入牛背山镇)双林村注入荥河上游代黄沟。全长22.2公里,流域面积99.21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940米,河口流量5.3秒立方米。
铜厂河,源出与荥源出与荥经县交界的抓老山麓。上源称汤家沟,在滥池村合滥池沟后称滥池沟于高桥村之两河口,与铜厂沟合流后称铜厂河。经兴业乡陇窝,于峡口村洞子上注入荥经河。全长16.6公里,流域面积84.4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230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1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89立方米/秒。
前阳沟源于前阳乡泉水坪,流经前阳坝尾注入荥经河。因其流域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故对其有关数字,未作测量统计。
治理开发
引水灌溉
英雄堰(原名官屯堰),引水于荥河,长3.7公里。清嘉庆初凿修,定名“官屯堰”。1958年,城北街口就堰兴建水电站。1974年重修堰道,更名“英雄堰”,1980年堰道中部建城区电站,堰道三面光,其貌焕然。
龙头堰,从附城乡戴家坡引经河水灌汉村、南罗村。原堰头进水处有长坝如长龙张嘴,故得名。1965年,将堰头上移1.5公里,不再筑坝。1972年,政府投资3.7万元,改造渠道,延伸至县农场。
三坪堰工程,堰头在石滓乡同心村紫柏社,引经河水灌三坪,即茅坪(属五宪乡)、小坪(属城区乡)、古城坪(属六合乡)。原三坪良田,部份赖坪塘积水灌溉,其余全是望天水田。民国36年(1947年)成立县茅坪堰参事会,议修茅坪堰,上报未获准。1955年8月28日成立三坪堰工程委员会,9月19日动工修筑,次年5月竣工通水。坪塘渐改稻田,冬水田改二季旱田,环山小堰与主堰连成网络。水稻亩产由200余公斤增至500公斤以上。
百里堰工程,百里堰起水于新建乡和平村一社之店子坪,流经新建、荥河、烈士、民建、烈太等乡。1966年8月1日动工,1968年1月停工,1971年12月复工,到1984年8月整修竣工,历时18年,实际施工14年零8个月。原计划百里堰干渠长68公里,灌面30700亩。1979年6月通水至58公里处。1985年1月25日经省、地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1963年,烈太公社堡子大队首建电力提灌站。装机1台,22千瓦,扬程27.8米,灌面200余亩。1964年春于大田、城关、烈太等公社建4台机121千瓦的提灌站,保灌面积550余亩。1964年9月,于城关艾磨房首建水轮泵站,安装“川40型”水轮泵1台,扬程3米,灌面80亩。
结里电灌站:建站于新场乡结里村,提取荥经河水源,1972年建成投入运行。装机3台,51kW,总扬程75m,出水量108立方米/秒,有效水量6.8万立方米,总投资1.5万元,有效灌溉面积250亩。
水电工程
水池电站,1958年“大跃进”中,拟建大漩口水电站(未成),急需解决施工动力与照明用电,在水池村龙王庙上侧建站,取名水池电站。该站利用六合堰取相岭河水源,铺设木制压力管道,条石干砌机坑,于次年投产发电,装机为80千瓦。1975年,改造利用原库存HL300—WJ—60水轮机和TSW250—12/850发电机,于1982年再次兴工改造,扩大厂房建筑130平方米,于当年5月竣工,并网发电。经鉴定,改造后水头达13.6米,实际出力达到160千瓦。
开善寺电站,1969年11月动工,历年余建成,原名“东方红”电站。属国营性质,该电站于高梁湾下取荥河水源,引水渠经六合乡青华村至城西街口,沿小坪山、四平山、抵开善寺后之半山腰,掘前池,凿溢洪道泄入经河。渠道全长5公里,其中明渠3.8公里,暗渠1.2公里,流量为4立方米/秒,水头为18米。装机容量2×250千瓦,年发电量350万度。
荥河电站,1983年3月与雅安地区联合,改造百里堰渠道,利用其水源,在荥河乡周家村兴建水电站。安装2000千瓦水力发电机组两套。1984年9月27日,1号机试机发电,10月1日与雅安并网送电;2号机于10月28日发电。比原定工期提前两个月。该电站距县城22公里,座落于川云公路、荥河边沿,落差320米,引水流量1.7立方米/秒,装机容量2×2000千瓦,年发电量2672万度。
桐子林电站,位于六合乡桐子林,距县城7公里,为县属国营电力骨干企业之一。1984年12月动工兴建,取相岭河水,系低坝取水,引水渠长18.8公里,流量为2.5立方米/秒,水头137.4米,装机容量为2×1250千瓦,年发电量可达一千多万度。
五宪电站,利用经河水力资源,乡自筹资金5万元,国家补助2.9万元,于1977年10月动工兴建,经一年建成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200千瓦,与县电厂并网,按月收取县电厂电费约2500元。
城区电站,利用英雄堰(官屯堰),于1979年6月15日动工,次年6月15日建成发电。水源取荥河水,过水流量为2.7立方米/秒,水头6.5米,装机容量1×125千瓦。水渠长1.9公里。年发电量50余万度。
泗坪机械厂自备电站,1954年率先于三叉河兴办第一座50千瓦小水电站。1956年又引用荥河水于大堰沟口沿荥河在岸建水电站,装机为100千瓦,与三叉河电站并网。1958年在泗坪大桥上游门坎石利用桥溪沟水力资源修建电站,从杨磨子起水开挖明渠3公里,装机2×250千瓦+1×200千瓦,数月竣工发电。
1983年兴建土地沟电站于泥巴山北麓,为荥河支流桥溪沟多水源引水式梯级开发电站。引水渠工程在海拔1000米~1500米的高山峡谷中,通过4座山梁,引用3条溪流水源。全长4025.25米。三座拦河坝共长76.8米。土地沟电站装机容量为2×1250千瓦,保证出力976千瓦,毛水头215米,净水头209米,流量为1.7立方米/秒,年均发电量1810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