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郡
古代行政区划
三国正始三年 (242年)诏割河南巩县以东创建荥阳郡,治荥阳(今河南郑州惠济区),辖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开封、中牟8县。不久废。
历史沿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后,在荥阳设置三川郡,辖荥阳、巩、京等县。西汉时改三川郡为河南郡,辖荥阳、成皋(今荥阳汜水镇)、故市(今郑州西北)、密县、中牟、新郑、苑陵等县。
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割河南郡东部置荥阳郡。治荥阳县(今郑州市惠济区)。不久废。
西晋泰始二年(265)复置,改河南郡为荥阳郡,郡治仍在荥阳。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荥阳、新密、新郑、中牟、原阳等市、县和开封县部分地区。
北魏时,在武牢(即虎牢关)设北豫州部,置荥阳郡。北周灭北齐后,将荥阳及其附近地区组成的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所设在成皋(即武牢关、虎牢关)。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下辖荥阳、成皋、密、内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郑东北)等县,郑州州府治所仍设在成皋(即虎牢)。
开皇初郡废。大业三年(607)又改郑州为荥阳郡,治管城县(今郑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开封、新郑、荥阳、原阳、延津等市、县地。
唐朝时,郑州的行政建制有所变化,其辖区变为密县、汜水、荥阳、荥泽、成皋等县,直到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郑州州府治所才从成皋移至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
历史评价
鸿沟与黄河交汇处的荥阳,由于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战国以后地位日升,西汉至西晋、北魏时期,荥阳一直为郡治之所,管辖今郑州、开封的大部分地区。这时的荥阳,不但是郑州地区的中心,而且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西汉时期主管财政的大司农桑弘羊,就把荥阳列为“天下名都”之一,与蓟(今北京市)、邯郸、洛阳等著名城市并列。
著名姓氏
郡望堂号反映的是中古时期姓氏家族的繁盛,中古时郑州为荥阳郡,荥阳郡的著名望族有郑氏、潘氏、毛氏等。
参考资料
荥阳历史文化.荥阳市人民政府.2023-07-21
中国西晋时期司州历史地图.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2024-11-04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1 13:3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