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叶黄芩
唇形科黄芩属植物
荨麻叶黄芩(Scutellaria yangbiensis H. W. Li)植物名,唇形科黄芩属。一年生草本,根茎匍匐。茎高60厘米,直立,四棱形,疏被白色短柔毛。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茎匍匐。
茎高60厘米,直立,钝四棱形,稍具沟,疏被白色短柔毛。
叶坚纸质,卵圆形,长4-7.5厘米,宽3-4.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稀心形,边缘具粗大的圆齿状锯齿,齿尖具胼胝体,两面沿中脉及侧脉上密生余部疏生白色短硬毛,侧脉3-4对,与中脉上面凹陷下面突出;叶柄长1-2厘米,扁平,密被短柔毛。
花对生,于茎顶排列成顶生或近顶生长12-20厘米的总状花序;花梗长达4毫米,与序轴密被白色具腺微柔毛;苞片细小,菱状卵圆形,长2-5毫米,无柄,两面被微柔毛。
花萼开花时长2毫米,被具腺短柔毛,果时长达5毫米,盾片开花时高2毫米,果时高5毫米。
花冠紫色,长1.5-2厘米,外被具腺微柔毛,内无毛,冠筒前方基部膝曲状,中部宽1.2毫米,向上渐宽,至喉部宽4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内凹,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基部骤收缩,先端微凹,宽达4.5毫米,两侧裂片卵圆形,宽2毫米。雄蕊4,二强;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具小纤毛。花盘肥厚,前方稍隆起;子房柄短。花柱细长。
成熟小坚果黑褐色,卵珠形,径约1毫米,具瘤,腹面中央具一果脐。
花期7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100—2100米的松林下或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云南泸水和漾濞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黄芩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或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
一般采用直播。黄芩种子细小,出苗比较困难,播前应精细整地。整地时每亩施2000~3000公斤腐熟厩肥,再深耕细耙,起垄做畦,要求畦面细、平。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可不做畦。春播一般在3~4月,夏播在6~7月,也可冬播,但以春播产量最高。一般采用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深2~3厘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约1厘米厚,播后轻轻镇压。每亩播种量0.5~1公斤。播后浇水,并常保持表土湿润,约15天即可出苗,出苗后要间去过密的弱苗,当苗6~7厘米高时,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带土移栽补苗。
2、扦插繁殖
最适宜扦插的时期为5~6月。取茎枝上端半木质化的幼嫩部位(茎的中下部作插条成活率很低),剪成6~10厘米长,把下部2节的叶去掉,保留上部叶片,按行株距10×5厘米插于整理好的苗床内。随剪随插,插后浇水,并搭棚遮荫,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此法成活率可达90%以上,插后40天即可移栽。
3、分根繁殖
在收获时选留部分高产优质根茎做繁殖材料。如冬季挖收,把根茎埋于室内阴凉处,第2年春再分根栽种;如春季收获,则随挖、随栽。把根茎分成若干株,每株带几个芽眼,再按行株距30×20厘米栽于大田。山坡地采用此法栽种成活率较高。
田间管理
出苗期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涝。注意松土除草。定苗后进行第1次追肥时,每亩施稀人粪尿500公斤或尿素3~5公斤,6~7月进行第2次追肥时,每亩施磷铵30公斤。第2年和第3年在植株返青后每亩施腐熟饼肥40~50公斤,在6月下旬封垄前沟施磷铵30~40公斤,施后盖土并浇水。
采收与加工
栽后2~3年采收。一般于秋末茎叶枯萎或春季萌芽前采挖。采挖时要深挖以防断根。根挖出后抖去泥土,剪去茎叶,晾晒至半干时撞去外皮,再迅速晒干或烘干。避免在强光下曝晒,曝晒过度会使颜色变红;要防止被雨淋湿,雨淋后颜色变绿或变黑,影响质量。成品以紧实无孔洞,内呈鲜黄色为上品。一般3~4公斤鲜根可加工成1公斤干品。一般亩产干品200~300公斤,高者可达380公斤以上。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0 20:5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