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有时亦称作荷里活道,位于中国香港中环至上环,是香港开埠后兴建的第一条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与美国电影业的
好莱坞无关,却来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带的冬青树(Hollywood)。
荷李活道是殖民地时期首条街道,早在1841年英国人登陆香港岛时便开始兴建,在
太平山山脚的荷李活道,早年尚未
填海前乃接近海边的,经过百多年来中环不断填海,已远离海傍甚远。很多人以为荷李活道得名自美国加州电影生产地好莱坞,其实道路名称源自早年荷李活道两旁种植的冬青树(Hollywood),因此被命名为Hollywood Road,中文则音译为荷李活道。该名称出现时,美国的好莱坞尚未出现。
自开埠早期起荷李活道已经是华人聚居地,主要都是以低下阶层为主,前香港特首
曾荫权幼年时便曾在荷李活道居住。在荷李活道与
楼梯街交界的文武庙,早在香港开埠前已落成,二十世纪初乃香港平民处理经济纠纷的地方,并有不少华人参拜。在荷李活道中环部分的旧中区警署,早在1864年落成,1919年进行过扩建,今日亦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由于早年统治香港的
英国人聚居荷李活道一带的
半山区,中环荷李活道南边一段的
苏豪区英文名字“Soho”除了取源于英国伦敦苏豪区外,起初也是来自“荷李活道的南边”的英文缩写“South of Hollywood Road”的。今天的苏豪区充斥着不少充满外国特色的餐厅和酒吧。
荷李活道东端连接着
兰桂坊,而旧中区警署(前香港警察总部)亦位于此街上,而在旧中区警署侧中央广场的Dragon-i酒吧,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访港时到此消遣。连接中环与半山区的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亦途经荷李活道。
在上环一端荷李活道附近的嚤啰街,则是著名的古董和怀旧物品集中地。亦是著名庙宇文武庙的所在地--荷李活道,香港有三条古董街,其中最著名的荷李活道,曾被外国一家杂志列为全球十个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这条港岛古老的街道,弯曲绵长,由中环伸展至上环、西环,大大小小竟有百多间古董店,铺陈着许许多多上好的中国古物,而且种类繁多,举凡陶瓷、玉器、石雕、牙雕、铜器、银器、漆器、家具、屏风、字画、古籍,及至罕见的中国古代婚礼服饰等无所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