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影
1956年齐白石创作水墨画
《荷花影》是中国画家齐白石在1956年创作的水墨画。画面中一朵盛开荷花挺立于水上,花影倒映波中,其态娇娆,惹得一群小蝌蚪游来,争相嬉弄,这情景新颖、轻快、充满兴味。
作品赏析
这幅画构图极其简单,一枝红荷,数尾蝌蚪,水波荡漾,趣味无穷,真是令人百看不厌。92岁那年,白石老人画了两幅《荷花影》,竟像哄小孩子那样让李苦禅许麐庐两位弟子抓阄儿各得一张。其中一幅荷花下弯,一幅荷花上弯,有趣的是在两幅画中,荷花的倒影总和荷花本身一样不合理地朝一个方向弯曲,都有一群蝌蚪去追逐只有岸上的人才可以看到、而水中的蝌蚪根本不可能看到的荷花的倒影。它是那么不合生活的情理,而又备受欣赏者的喜爱。就在这不合于生活和科学情理,而恰合于艺术情趣的思维中,照见了齐白石那颗浪漫的心。正如张莪材先生所言,这是“现实中之超现实,科学中之超科学”的艺术思维,因超以象外,遂得其寰中。画家的大胆与独特创造就分外叫人佩服了。
白石老人对构图的精心设计和对设色的奇思妙想,也可反映出老人在作画前对自然景物观察的仔细。这幅画反映了老人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文化修养、未泯的童心童趣和随心所欲的笔墨技巧。画面布局也极为考究,荷花在上,背景空白,是天空;花影在下,数条波纹,是池水,而且上静下动;荷花用浓色、焦墨和渴笔,求其实;花影用浅色、淡墨和湿笔,求其虚。上边的荷花只画半朵,下连的花影却画整朵,避免重复,中间以题款隔开,拉开距离,造成对比……如此讲究、简练和鲜明的绘画语言,更令人钦慕不已。
作品分析
在《荷花影》中,从物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的角度说,在阳光下观看荷塘里的一株荷花,观者可以看到两个“影”:一个是在水面上的“正影”,即空间的荷花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阴影;一个是水中的“倒影”,即阳光照射到荷花上,经水面折射到人的视网膜上形成的“影”,这个“影”本来也是“正影”,但经视神经传入大脑,通过大脑处理后,变成了“倒影”,并不像贺先生的意思,“倒影”是荷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成的。白石老人取“正影”作画,那么,“倒影”哪里去了?其实,是他取景时,有意把它留在画面外了。请君到荷塘边,找阳光从右后上方向偏左前方射去的地方,慢慢下蹲来调整自己水平视线的高度,选择空间的荷花进行取景,到能够把“倒影”留在画面外的下方为止。可以理解空间的荷花为何位于画面的上部、“正影”位于画面偏左的下部了。空间的荷花是位于“正影”的右后方的。再把视线从空间的荷花垂直投到水面上,便会落在“正影”的右前方。“正影”也必然落在画面偏左的下方。这是符合物理学这门学科的。白石老人可能不懂物理学,但是,他是非常深入细致地观察了生活,才有此“神来之笔”的。画面上,白石老人未用留白示水法,而是用波线示水法,这样就更突显出水面效果,以利判断“正影”和“倒影”的位置。但是,“正影”应该是暗灰色的,可白石老人却用了浅红色涂之。因为这一涂,便使“正影”活了,有了生命,于是引得一群蝌蚪向它聚集,更加渲染了意境。
专家误认
认为白石老人是把“倒影”画成了“正影”呢?主要是没有对自然景物作深入细致的观察、物理和人体生理学知识不足导致的。另外,也是被白石老人以浅红色涂“正影”给迷惑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水中“倒影”跟空间中的实物是一样颜色的,所以一看“影”是红的,就以为是荷花的“倒影”无疑了,其实忽略了深红与浅红这一颜色差异。用浅红色代替“正影”的暗灰色,是符合中国画画理的,正如红花可用墨写,绿竹可以朱涂。如果,用暗灰色涂“正影”,则失去了生气和童趣。
画家简介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传世画作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三卷本《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画册多种。
参考资料
齐白石.湖南新华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19:45
目录
概述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