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龙眼是一种位于东海之滨、
台湾海峡西岸的植物。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极宜种植龙眼等亚热带珍贵果树,其中龙眼、枇杷、荔枝、蜜柚是莆田市传统的四大名果,历来驰名海内外,尤以龙眼为佳,素有“兴化桂元甲天下”之美誉。莆田龙眼以果大、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含糖高)为特点。
简介
莆田龙眼生产,历史悠久,现在是全国龙眼五大产区之一。尤其是龙眼干,称为“兴化桂圆”,早负盛名莆田龙眼具有果大、肉厚、质脆、汁多、味甜等特点,宜于生啖。龙眼品种多达六十多种。其中“普明庵”壳薄肉厚、汁多质脆、味清甘口,是鲜食的上品。乌龙岭”和“油潭本”宜于焙制龙眼干。晚熟的有霜降后才采摘的“九月乌”。还有“白核龙眼”和“无核龙眼”,可说是稀有的优良品种。
历史
莆田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始于汉代,距今二千多年。据
左太冲《
蜀都赋》记:“旁挺龙目,侧生
荔枝。龙眼唯闽中及南粤有之。“又据唐御史黄滔撰写的黄山灵岩寺碑铭记述,莆田县东峰庙当时已有龙眼栽培和加工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如高接换种、小苗嫁接、品种选育、桂元干加工等。莆田市为全国重点龙眼生产基地之一,1999年,全市龙眼面积近1.2万公顷,投产面积0.6万公顷,预计年产量约3万吨,其中1.8万吨用于焙干,可以加工“兴化桂元干”产品0.6-0.7万吨。
特点
莆田龙眼也是莆田的名产,它具有粒大、皮薄、汁多、味美等特色,古时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贡品,现在是来莆田的中外游客争相购买的佳果。莆田龙眼有60多个品种,尤以“普门庵”、“九月鸟”、“乌龙岭”为最佳。
莆田龙眼因其栽培地域独特,孕育了众多品种和优良品质。全市现有品种80多个,为全国最多。由于莆田地处我国龙眼栽培适宜区的北缘,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日夜温差大,有利于可溶性固形物(糖分为主)的积累,所以兴化桂元风味较其他产地香甜,并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
莆田龙眼以果大、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含糖高)为特点,“水南1号”、“
友谊106”这两个品种,已达国家一级龙眼标准,为国内领先;“松风本”、“立冬本”以其晚熟而倍受青睐。主栽品种“乌龙岭”、“油潭本”、“水南1号”、“松风本”、“立冬本”等品种,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平均单果重13-19克,可良率65-72%,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产区。
莆田市龙眼干加工工艺世代相传,独具特色。“兴化桂元干”以其颗粒大,外壳橙黄、浑圆不塌陷,果肉晶莹剔亮、易剥离,香甜可口而久负盛名,历史上已远销东南亚及江、浙、沪、皖一带。
良种简介
友谊106:9月底至10月上旬成熟(本市,下同)的龙眼晚熟稀优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6.1克,最大可达25克,可溶性固形物19%以上,可食率70%以上,该品种具有质脆化渣,味清甜,不流汁,易离核,果穗大,果实大小均匀,较丰产、稳产等特点。
水南1号:是莆田市近年选育的龙眼新品种。果实成熟期在9月中旬左右,抗病力强,速生丰产。平均单果重18-23g,最大达32g,果肉厚且脆,味清短期,可溶性固开物18.3-21.6%,可食率平均72.5%。
松风本(水南2号):成熟于10月上、 中旬的龙眼晚熟稀优新品种,单果平均重13.6g,最大可达16.2g,可溶性固形物23-25%,可食率62.8%。肉脆香甜、色透明、不流汁,质特优,果皮外观青黄,色美,厚度适中,鲜吃焙干均可。
龙优:是莆田市选育的早熟龙眼优良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6.37g,可溶性固形物18-19.1%,可食率68.2%,成熟期在8月上中旬,比乌龙岭早熟10-15天,该品种具有早熟、果大、质优、可食率较高、早投产、丰产稳产等特点。
立冬本:树型稍矮化圆头型;特晚熟优良品种,果实成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挂树期长,平均单果重12.6-14.5g,最高达17g;可溶性固形物20-30%,可食率达65%左右,果实大小均匀,果皮厚度适中,鲜食焙干均可;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汁多质细,味农甜,品质优。
产品现状
2008年,莆田桂圆干通过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成为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才逐渐揭开了莆田桂圆干的神秘面纱、销量也直线上升,莆田绿康干货商行每年通过
阿里巴巴平台批往全国各地的桂圆干近2万吨。同时也走近了全国普通老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