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单轨
莫斯科地铁13号线
莫斯科单轨铁路又叫莫斯科地铁13号线,全长10.7千米,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一个单轨铁路系统。莫斯科单轨铁路计划开始于1998年,并在2004年11月20日开始实验开通,在2008年1月10日开始正式开通。莫斯科单轨铁路由莫斯科地铁运营。
线路站点
莫斯科单轨铁路共有站点6个:
运营情况
莫斯科单轨铁路一期工程第一区段,把莫斯科地铁“谢尔普霍夫斯科-提米利亚杰姆斯卡亚”与“卡鲁日斯科-里日斯卡亚”2条线路连接起来。该区段有6个停车站,在终点站谢尔盖•爱因斯坦大街站,延伸线路,修建单轨列车车库。
设备设施
莫斯科单轨铁路的所有车站配套设施的主体平面布局都采用2层结构。使用设备为瑞士intamin P30单轨列车。第1层与地面平,设有大厅、售票处、办公房屋和技术服务性房屋,还设有低压牵引变电站。第2层与单轨铁路线平,设有乘车站台。所有的车站,下层与上层间的联系采用透明玻璃墙体,2条或者3条自动滚梯。玻璃墙体与入口大厅明亮的天窗浑然一体。各车站站台的端头都设有疏散楼梯和电梯间,电梯供行动不便的乘客使用。
在科洛廖夫院士大街车站站区内,单轨铁路设在有轨电车线的上方,因此,改变了车站的结构形式。在这里,地平面上只能设置自动滚梯的入口,乘客通过滚梯到高于有轨电车线的车站,售票大厅与站台之间设有步行滚梯。这种设置在有轨电车线上方的车站,只能采用侧式站台方案。其它车站可采用岛式站台形式,岛式站台的宽度,可根据线路的可能条件采用9~15m不同方案。科洛廖夫院士大街车站侧式站台宽4m站台长与列车长度一致为40m。
从结构上讲,车站设计考虑到站台宽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承重构架、站台路面、顶盖、自动滚梯长廊、基本工艺部件和设计部件等最基础的建筑。可以在各车站结构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建筑艺术,创造符合城市环境要求的车站。车站的下层建筑(入口大厅、低压牵引变电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金属框架镶砌墙面。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售票大厅的墙体和立柱都采用水泥面,自动滚梯和入口大厅天窗都采用非亮光涂层。
站台的风雨棚采用轻型金属结构。科洛廖夫院士大街车站站台侧面设置防护栏。其它车站都在走行梁外侧装有装饰性防护物,以使乘客心理上感到舒适。售票大厅铺设精磨花岗岩地面,在无供暖设备的站台,铺设毛面花岗岩地面,以防止乘客滑倒。车站内乘客可到之处的照明,都采用20cm直径发光管的线型光源。车站建筑物内安装夜间装饰照明设备。该单轨使用直线电机,即使冬天有积雪仍可以活动自如,车子会将积雪刮下。
文化特色
单轨列车的车站设计符合新型运输方式、快速、轻便、个性化和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概念。车站的外表体现莫斯科传统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铁路建筑物的经典建筑艺术特点。车站鲜明,成为首都单轨铁路的标志。
价值意义
莫斯科单轨原本是在2004年11月开始作为游览新路开始使用的,现在的莫斯科单轨不仅仅是一条旅游观光线路,也是缓解城市北部交通压力的一条重要线路。
其他信息
由于莫斯科单轨线路距离短,并且在官方版地图上也以小号尺寸画出,不仔细看的话很难看到。很多人在绘制莫斯科地铁图时常常忘记将莫斯科单轨画出来,这也使得莫斯科单轨成为莫斯科轨道交通系统中“最没存在感”的线路。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3 22:33
目录
概述
线路站点
运营情况
设备设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