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双年展
2007年3月至4月在莫斯科举办的双年展
莫斯科双年展是由俄罗斯文化部、俄罗斯文艺通讯社、俄罗斯电影制作局、俄罗斯国家展览展示中心与莫斯科双年展艺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活动。
基本信息
2007 年3月1日至4月1日,第二届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成功举办。展览由5个主题展、20余个特邀方案展及8 位特邀艺术家的个展组成, 共有来自30个国家的90多位艺术家参加,展场设在舒谢夫建筑博物馆、国立现代艺术中心、国立楚母百货公司及其它博物馆、画廊中,展览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
主题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为:“注解:全球政治,市场,遗忘”,按总策划伊阿西夫· 巴克施德因的想法来理解,所谓“注解”,一方面是试图寻找在“大政治”与“文化工业”环境下,当代艺术在当代世界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它试图对发生在周围的包罗万象的一切现象给出自己的解释。与第一届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不同,各独立策划人及由几人组成的策划组提供了多种策划方案,在这些方案指导下,各分展将共同阐释本届双年展的主题。策划委员会基本上延用了上一届的策划成员,他们是伊阿西夫· 巴克施德因(Иосиф Бакштейн), 达尼尔·伯恩鲍姆 (Daniel Birnbaum ) , 雅拉·布勃诺娃(Iara Boubnova), 尼古拉斯·伯瑞阿德(Nicolas Bourriaud), 古纳·格瓦拉 (Gunnar B. Kvaran), 罗丝·马丁内斯(Rosa Martinez), 汉斯·乌里利赫·奥勃瑞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与夫拉·埃尔德姆齐(Fulya Erdemci)等八人。按组织者的意见,主题展的构架清晰明确,它像一本打开的书,帮助观众从各个视角审视所提出的问题。策划人用这些“注解”表达观点,希望它们被引入到全球语境中。
其他信息
第二届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总策划伊阿西夫· 巴克施德因(Иосиф Бакштейн)
简介
1945年出生于莫斯科,为俄罗斯著名的当代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第一届国际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总策划,曾参与策划了以色列影像双年展(2002),第25届圣保罗双年展俄罗斯展,及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俄罗斯馆的策划
开幕
莫斯科时间2007年3月6日下午5时,作为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特邀方案项目之一的中国艺术家王国锋的摄影作品展览在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开幕。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主席及俄罗斯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出席了开幕式。艺术家回答了俄罗斯文艺频道记者所提出的摄影作品的创作初衷、拍摄过程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思考等问题。到场的中俄观众普遍对摄影作品中出现的建筑形式及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感到浓厚兴趣。
展场
在简称为“楚母”的莫斯科购物中心四层,是第二届莫斯科现代艺术双年展主题展的展场之一,由几位策展人联合策划的“美国21世纪初的影像艺术”展在此陈列。在巨大的水泥构筑的展场内,各影像作品不断重复地播放着,种族歧视、现代人的心理焦虑、对东方禅宗哲学的兴趣等依旧是美国艺术家的表现主题。对于“为什么提到现代艺术,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影像艺术”之问,本届双年展总策划伊阿西夫·巴克施德因认为:“策划人给予影像艺术以极大关注,就像他们对媒体的态度一样。这里没有任何逻辑与喜好可言,他们只是认为,影像艺术不是电影,而是造型艺术的一部分,最有趣的作品都是在这个领域中完成的。”
展览顺序
本次展览以时间为顺序,展示了沃霍尔艺术活动中的四个阶段——从1950年代至1980年代。
1950年代:“成功——工作在纽约”,展示了这个从彼茨布鲁克一个工人家庭走出来的年轻人如何由一名商业艺术家而获得了最初的成功,并介绍了那个时代逐渐发生变化的艺术与政治环境。
1960年代:“银色工厂”,以摄影和绘画作品为媒介阐释了沃霍尔的基本创作观点及他在电影绘画、心理音乐与性文化领域的最初实践。
1970年代:“我喜欢夜生活”,讲述沃霍尔在纽约上层社会中的生活及他以迪斯科俱乐部“54号工作室”为中心的艺术活动,其中包括反映沃霍尔对艺术、流行文化、政治和社交等态度的杂志《访谈》的创办过程。
1980年代:“艺术家的回归”,由于沃霍尔结识了新一代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基亚、尤里安·施那别里和肯特·海林格等人,他又重新把目光放到了绘画上。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在俄罗斯的发展不似在美国或一些西欧国家那样受到评论家与大众的广泛关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当俄罗斯的波普艺术初具雏形时,只有米哈依尔·罗金斯基、米哈依尔·车尔尼雪夫和鲍里斯·杜列茨基能够代表当时创作的最高水平;而到了70年代,颇有成就的波普艺术家增至10人左右,这些画家和雕塑家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现符号。由于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环境所迫,他们中的大多数于70年代中后期移居国外,并以“社会艺术家”而为苏联舆论所知;80年代,苏联国内各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上的“俄罗斯波普艺术”一词为“社会艺术”和“莫斯科的概念主义”所取代
经过若干年的沉寂后,俄罗斯波普艺术首次以如此大的规模展示于观众面前。本次展览分为“俄罗斯波普艺术的前奏”、“莫斯科的波普艺术”和“新波普艺术”三个特展,收录了从早期至现代共千余件波普艺术作品,其中,创作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借鉴了美国波普艺术的观念,却在简单的装置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俄罗斯民族艺术特色。在“新波普艺术”特展中,则包含了近年创作的数码影像、装置、摄影及传统架上绘画作品。
总结
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继承着使俄罗斯观众认识世界艺术大师的传统,共邀请了七位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及两位俄罗斯艺术家组成了它的特邀佳宾展,这九位艺术家在2007年前都曾在莫斯科举办过个人作品展。如此大规模地集中展示使本届双年展成为了真正的盛会。这九位艺术家是达琳·爱尔蒙特(Darren Almond,英国), 大野洋子(Yoko Ono,日本、美国), 皮皮洛基·恩斯特(Pipilotti Rist,瑞典), 罗伯特·威尔森(Robert Wilson,美国), 杰夫·沃尔(Jeff Wall,加拿大), 威利·爱克丝伯特(Valie Export,澳大利亚), 卢卡·潘克瑞兹(Luca Pancrazzi,意大利), 维达里·卡马与亚力山大·梅拉米特(Vitaly Komar ,Alexander Melamid,(俄罗斯))。
佳宾邀请展的展场分布于偌大莫斯科的各个角落中的做法是对俄罗斯文化的一种宣传,虽然,它曾引来了质疑的声音,而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是正确的:在雨水和雪水中奔波的观众对大师们充满了热情,也领略了冬春之交的莫斯科的别样魅力。在这些展览中,大野洋子由于展览时间的推迟及本人将亲自参加开幕式而引起了俄罗斯新闻记者们的期待。由于惧怕莫斯科的寒冷,大野洋子的摄影装置作品展(2004年创作)将于2007年5月1日至7月1日在莫斯科展出(展场尚未定),对于作品名称为《蟑螂的旅行》,她如是回答了记者:20世纪人类的各种试验充满了残酷,它达到了一种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我们渡过了人类史上最血腥的一个世纪,人道主义因其自身的所为而饱受苦难。我们被认为是饥饿的女人,事实上,我们在精神与情感上确实感到饥饿。我们下意识地、激动地挣脱了家庭的枷锁,有时甚至不惜动用体力。我们残酷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们,漠视他们,允许别人把他们从自己身边带走;同样,孩子们对我们也报之以挥别。在这种时候,我们总是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悲剧气氛中,看不清现实。因此,有一天我决定做一只蟑螂,用它的眼去看发生在纽约城中的事。从蟑螂的角度我拍了一些片段。如果我们从地球上另一个强大的物种的视角看世界,就会意识到为人类的幻想与噩梦所营造的现实是什么样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4 21:23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主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