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森·玛克玛尔巴夫(Mohsen Makhmalbaf),1957年5月29日出生于伊朗
德黑兰,伊朗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剪辑师。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1957年5月29日出生于伊朗德黑兰南部一个贫穷的社区,作为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他在很小就被卷入到好战的伊朗恐怖组织与伊朗国王政权的暴力活动中。17岁的时候,因为刺伤了一名警察,莫森被当局判处死刑。幸好由于他还未成年,他最终躲过了死亡的命运并在服刑五年后出狱。这时正是1979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兴起的时候。莫森参与创建了一个艺术家团体,称为“伊斯兰传播组织”。而他自己也从此成为了一名多产的作家,写过戏剧,小说,散文等,并最终转向电影创作。
1982年,莫森·玛克玛尔巴夫自编自导首部剧情片《Nasouh Repentance》,从而正式开启导演生涯;该片讲述了一位银行职员在临死前自我忏悔的故事。1985年,执导剧情片《杯葛》,该片讲述了反沙赫主义者Valeh被捕入狱并遭受酷刑的故事。
1987年,自编自导剧情片《
骑单车的人》,该片讲述了一个贫穷的阿富汗男子被迫连续骑自行车一周以筹集资金为妻子治病的故事,随后,该片相继获得意大利里米尼电影节最佳影片、夏威夷电影节最佳影片等诸多奖项,其个人也凭借该片获得伊朗曙光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编剧。
1992年,执导由Akbar Abdi、Dariush Arjmand主演的历史喜剧片《
伊朗电影往事》,该片获得
陶尔米纳电影节最佳影片、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最佳影片、伊斯坦布尔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其个人也凭借该片获得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最佳导演。1993年,自编自导剧情片《男演员》,该片入围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1996年,自编自导爱情悬疑片《
魔毯》,该片入围
第4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得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西班牙Sitguess电影节影评人奖等多个奖项;同年,执导喜剧爱情片《纯真时刻》,该片获得
第49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金奖、特别提及奖。
1998年,执导音乐故事片《
万籁俱寂》,该片讲述了双目失明的男孩成为一名调音师的故事;该片相继入围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获得
第5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2001年,自编自导战争片《坎大哈》,该片获得
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并被《
时代》杂志选为“有史以来前100名电影”之一。
2003年,莫森·玛克玛尔巴夫被
第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授予亚洲年度电影人奖。2006年,执导爱情故事片《
性与哲学》,该片代表伊朗角逐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同年,执导的冒险故事片《
心灵印记》入围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2008年,担任儿童故事片《
背马鞍的男孩》的编剧。
2012年,执导纪录片《园丁》,该片入围
孟买国际电影节、
莫斯科电影节,获得第12届
贝鲁特国际电影节金奖。2014年,执导的剧情片《
总统》入围
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2015年,执导短片《房客》,该片是
优酷与
香港国际电影节联合主办的“2015大师微电影”命题作品之一。2019年,执导的儿童故事片《
玛姬与妈妈》获得
第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椰奖提名。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的妻子是玛兹嫣·玛克玛尔巴夫,女儿是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汉娜·玛克玛尔巴夫。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在国际影坛的知名度和地位虽然远不及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但凭借其丰富多彩的电影制作形式、积极“介入”伊朗动荡的政治格局的举动,被认为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齐名。甚至在伊朗本土,他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后者。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远离政治、倾心于电影艺术概念本身的理念相反,莫森·玛克玛尔巴夫的电影自一开始便直接指向政治。他所创建的“玛克玛尔巴夫之家”,俨然已经成为伊朗电影人反抗僵死教育体制的典范,并成长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电影之家。(《文艺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