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很关注他的成长,深知儿子的天职,从不与之作对,送他进
佛罗伦萨和
威尼斯美术学院学画,看博物馆。
1902年考入
威尼斯美术学院,1906年到
巴黎,与毕加索等人同在蒙马尔特高地下的民区居住,并且向布朗库西学习雕塑。
1912-1917年间,形成了他的
艺术特色,即运用优美、精练的线条勾画对象的轮廓,然后涂布经过夸张、提炼的浓艳色彩。他接受东方绘画的影响,吸取
塞尚表现
形态结构的方法,并且把形象通过夸张变形而特别拉长。他笔下的人物并不真实,经过加工之后,画面呈现出一种有韵律的优美节奏。仔细看大部分肖像作品的眼睛大都无神,空洞,法国有一种说法:“此时的模特是处在催眠之中。”他的作品构图活泼多变,色彩丰富而富有变化。他的经历十分坎坷和悲惨。由于体弱多病,到巴黎后生活十分困难,渐渐地形成了
酗酒的习惯,在穷苦和
麻醉中过着颓废的生活。
瑞士籍的
精神病医生奥斯卡·普费斯特,认为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疾患,并由此而确定他在艺术上的
表现主义倾向。他说:“受着痛苦经历的驱使而厌恶这个
外部世界的时候,那个已知的自我把自己深深埋藏在内心世界之中,并把它自己夸大为世界的创造者。
表现派艺术家异常自命不凡,并不是自负,而是从心理上说有充分根据的经验,是一种使远离现实的
孤独性格免于崩溃的必要手段。但是,他们这种
偏执狂的孤芳自赏,不得不付出痛苦的牺牲。”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的性格古怪,沉默寡言,游手好闲,是
蒙马特画家圈中最不安分的青年,与酒鬼画家
郁特里罗是挚友。人们说这位游荡的可怜人身上除充满酒精、毒品外还充满天分,他在挥霍金钱的同时也挥霍自己的天分。他所有的画都是他的
自画像和他灵魂的象征。他创造了发泄自己情感的方法,在他的画中包含着,甚至隐藏着一种欲望的满足。
由于贫困和
肺病的折磨,
莫迪利亚尼只活了36岁,1920年1月24日逝世于巴黎,一直与他生活在一起的他的最忠实的模特儿和妻子让娜·埃比泰尔纳,在听到他死讯的第二天也跳楼自杀了。1923年人们在
拉雪兹神父公墓为他们举行了合葬仪式。
对于莫迪利亚尼的一生,人们历来颇多争议。法国诗人法朗西斯·卡柯的纪念文章颇有意义:“他的一生有贫困与烦恼,记录了因为与世格格不入而摆脱掉平淡无奇的愿望。它具有一种想要出人头地的特征,并且表明了对惩罚的渴望和达到目的的愿望。……就全部生活而言,就所有缺点和质量而言,就对不幸与特殊的体验、优雅的激流、狂热与猥亵而言,莫迪利亚尼在身后留下的是一个不能很快填满的空白点。”他的作品如《阿利斯肖像》(1915)《闭目的裸女》(1917)、《让娜·埃比泰尔纳》(1917)等,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