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猪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特产
莱芜猪,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莱芜猪被毛全黑,毛密鬃长。体型中等,体质结实,单脊背,背腰较平直,腹大不过垂。头大小中等,耳大下垂,嘴长直,额部有6-8条倒“八”字皱纹。背腰较平直,后躯欠丰满。四肢健壮,轻卧系。尾粗长,平均尾长在28厘米左右。乳房排列整齐,发育良好,有效乳头7对以上,最高达12对。
营养价值
莱芜猪猪肉弹性大、质地细嫩有韧性,有嚼劲,肌肉和脂肪沉积较好,肉皮厚实,肥肉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有自然肉香味。猪肉肥肉较厚,肥肉洁白温润,瘦肉纹理清晰,色泽红润猪肉不渗水或很少渗水,吸水力强。脂肪熔点高,猪肉清水煮时,水清,烹饪时,油基本不粘锅。皮厚,骨硬,骨髓熬制的骨头汤色泽洁白,汤味浓郁鲜美,含有的胶原蛋白能增强人体造血细胞的造血能力。90千克莱芜猪大理石纹3-5,pH6.2-6.8,肌内脂肪7以上%。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是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部为低缓起伏的平原,西部开阔。整个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北、东、南三面又向盆地中部倾斜,大汶河由东向西横贯盆地中部。海拔最高994米,最低148.13米。山地12.67万公顷,占60%,丘陵约4万公顷,超过20%,其余为平原。具体分为:低山岭坡、岭坡梯田、近山阶地、山前倾斜盆地、河谷平原、水库、坑塘7个微地貌类型。北部为泰山余脉,走向近东西,自西向东有三平山、香山等。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自西向东有莲花山、大堡顶山等。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莱芜境内诸多山脉构成天然屏障形成的独特小气候以及土壤地貌环境造就了莱芜猪的固有品质。
水文情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境内河流有汶河和淄河两大水系,位河水系主要干流是牟汶河,最大支流是嬴汶河(亦称汇河);和庄河属淄河水系。此外,尚有近400条支流。南部支流河短,比降较大,多为源短流急的季节性河。北部支流河长,比降较小,多为常年河。主要河流有:汶河,分为牟汶河、嬴汶河。牟汶河,市内长近77公里,流域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为北西流向;嬴汶河,市内长59公里,流域面积797平方公里。淄河(又名淄水),干流为和庄河,境内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35平方公里。大小河流近400条。
气候情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11-13℃之间,降水量760.9毫米,无霜期204天。南部高于北部,中部高于东部和西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山区较低。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8.6℃,7月份最高为30.9℃,极端最高为39.2℃;1月份最低为8.1℃,极端最低为-22.5℃。降水量多年平均760.9毫米,1964年最多,为1369.6毫米;1981年最少,为442毫米。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干旱、风灾严重。
历史渊源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养猪实践中,对莱芜猪的饲养和选种方面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自然半自然饲养模式下的养殖文化。
533年-544年,据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述:“猪性甚便水生之草,耙耧水藻等,令近岸,猪食之皆肥。”“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续修莱芜县志》载:“唯圈养目的不在于肉用,而在于积粪以为肥料,故数亩之家,辄养一头或数头不等”。
1949年后,莱芜猪的保护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及农业科研、教学等单位的高度重视,山东省先后于1958、1965、1978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普查,数次修订了发展规划和保种选育方案。
197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原莱芜市)建立了国营猪场-莱芜猪保种繁育场。
1978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原莱芜市)组建保种选育群进行保种繁育,同时在莱芜市建立了两个繁育场。
1982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原莱芜市)对几个种猪场的莱芜猪群进行整顿,同时在面广量大的莱芜市及周边地区再次进行猪源调查,重新组建了75头含6个血统、26个祖系的保种选育基础群和40头规模的繁育群。
1982年,全国第二届猪育种协作组大会在泰安召开,对莱芜猪保种群及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984年,东北农学院教授等中国国内养猪专家教授,对组建的保种选育基础群进行了论证。
1991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原莱芜市)种猪场(莱芜猪种猪繁育场)在莱芜市莱城区孙故事村建成投入使用,原苗山莱芜猪原种场撤销,原种场莱芜猪猪群整体转入该场;
1993年2月,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原莱芜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原泰安市杨庄莱芜猪种猪场移交给莱芜市,由莱芜市畜牧局管理,与孙故事莱芜市种猪场一起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同时承担莱芜猪的育种、保种科研任务。
2000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原莱芜市)在农业部和省“三〇”工程项目等资助下,在莱芜市种猪繁育场建立了存养莱芜基础母猪200头,占地5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原种场,并新组建了无病原猪群体。
2000年12月1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原莱芜市)种猪繁育场通过山东省验收。
生产情况
2018年,莱芜猪品牌价值为31.60亿元。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原莱芜市)建有两个原种场,10个二级扩繁场,形成了400头一级核心群、1000头二级扩繁群和10000头社会生产群的莱芜猪繁育体系,年可提供优良种猪4000头,其中主要以莱芜市为主,除满足莱芜市饲养需求外,10000头猪苗还会销往山东省内外各地。
产品荣誉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莱芜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莱芜猪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原莱芜市)杨庄镇苗山镇、口镇、雪野镇大王庄镇、牛泉镇、方下镇、羊里镇、寨里镇、口镇、和庄乡、颜庄镇、黄庄镇、里辛镇、辛庄镇、凤城街道办事处、张家洼街道办事处、高庄街道办事处、鹏泉街道办事处、艾山街道办事处等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9′00″-117°58′00″,北纬36°02′00″-36°33′00″。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品产地环境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NY/T 388》;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T/T 391-2000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导则》中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T/T 391-2000规定的《土壤空气质量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导则》中的要求。
(2)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
饲料:随着养殖场集约化、规模化进程的加快,莱芜猪已由传统的以放牧、舍饲为主转变为舍饲,已很少投放饲草饲喂。饲料主要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自己按配方要求进行配比,通常是浓缩饲料配以玉米、麸皮等,浓缩饲料是由添加剂预混料、常量矿物质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饲料。饲料质量符合NY 5032-2006。
饮水:山泉水、河水、井水或自来水,水质符合NY 5027的规定。
疫苗使用:按免疫程序严格进行免疫,莱芜猪的免疫符合NY 5149的规定;防疫器械在免疫前后均彻底消毒。
兽药使用:预防和治疗用药时,符合NY 5030-2006的规定。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在使用药物治疗发生疾病的莱芜猪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作为食用猪肉出售。
驱虫、药浴管理: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莱芜猪进行驱虫、药浴。
灭鼠、灭蚊蝇:定期定点投入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及残余鼠药,并做深埋处理。消除水坑等蚊蝇孽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
卫生消毒:选用的消毒剂符合NY 5148的规定。猪舍周围环境定期用2%火碱或生石灰消毒。每批猪出栏后,均彻底清扫猪舍,采用喷雾、火焰消毒。定期对分娩栏、补料槽等用具进行消毒。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疫病监测:畜牧兽医部门依照《动物防疫法》制定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病死猪处理:对可疑病猪隔离观察、确诊。对有使用价值的病猪应进行隔离、治疗,彻底治愈后,才能归群。因传染病和其他需要处理的病猪,应在指定地点扑杀,尸体按照GB 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猪场不得出售病病猪、死猪。
(3)生产记录
做好生产全过程的记录,包括:猪只标记和谱系的育种记录;发情、配种、妊娠、产仔的繁育记录;主要生产性能及销售记录;饲料、兽药的购销、使用记录;免疫、消毒记录;死淘记录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等。记录完整、真实,所有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重大事件记录永久保存。
(4)分级
莱芜猪鲜、冻胴体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5)贮存:冷却猪肉吊挂在相对湿度75-84%、温度0-1℃的冷却间,胴体之间的距离保持3-5厘米。冷冻猪肉应吊挂在相对湿度95-100%、温度-18℃的冷藏间。
(6)运输:公路、水路运输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冷藏车(船)或保温车,铁路运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莱芜猪生产严格按《NY 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 5030-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执行。
专用标志使用
(1)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GB 11680和GB 9687的规定,包装物使用无毒油墨印刷。标志使用人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莱芜猪”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内外包装应分别存放,不得受污染。
(2)标识:在每片莱芜猪胴体上加盖检验验讫印章和等级印戳,字迹清晰,印色用食品级色素配制。销售和运输包装物应标注“莱芜猪”标志,并标明产品名称、数量、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保质期、产品质量、执行标准代号等级等内容。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其产品名称不得使用含有“莱芜猪”(包括连续或断开)的名称。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8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7 21:05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