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势的表演形式在清人扬宾的《柳边记略》中曾有记载:“满洲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日‘莽势’,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和之,谓之‘空齐’。犹之汉人之歌舞,盖以此为寿也”。在清人吴振臣的《宁古塔记略》一书里记载:“满洲人家歌舞名日莽势,有男莽势、女莽势。两人相对两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于新岁或喜庆之时。上于太庙中用男莽势礼”。
据黑龙江省宁安皮一位满族学者傅英仁先生介绍,他在十三岁时曾亲见其舅祖父跳过莽势。相传有“九折十八势”之说。所谓“ 九折”,即“起式”、“拍水”、“穿针”、“吉祥步”、“单奔马”、“双奔马”、“怪蟒出洞”、“大小盘龙”(带吸水)、“大圆场”;所谓“十八势”,包括“手势”、“脚势”、“腰势”各三个,“肩势”、“转势”、“走势”各两个,“鼓势”三个。合称“九折十八势”,是对莽势的不同段落和动作的命名。如“拍水”、“穿针”是模仿捕鱼织网的动作,“怪蟒出洞”的动作特点,由表演者左右手臂握拳,分别从额前向下环绕,双脚“正步”踏步,很有蟒出洞穴的蜿蜒之势。“鼓势”,由表演者手持抓鼓(满族特有的一种打击乐器)正步前进或后退,右手持鞭打击“抓鼓”,有“老三点”、“老五点”等打法,别具一格,场面很大,舞蹈语汇丰富。其场面一般可为:八人手持抓鼓横为排,两侧各站一人手持“镲器”(一种铁黎木制的打击乐器)伴奏,众人口和“空字”二字。前面是男女对舞 ,旁一人歌“歌者,豹皮、豹帽,用国语奏歌”。“莽势”的段落结构分三大段。第一段: “起式”,即高潮。据传,乱舞时刀枪剑戟,各种技艺全部端出大显身手,各比高低,在一片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
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十六日,是孝惠章皇后70大寿。宫里宫外格外忙碌,到处张灯结彩,呈现出一振喜气洋洋的气象。孝惠章皇后生于崇德六年,是科尔沁蒙古的名门望族。她是在姑母被废的第2年,即顺治十一年入宫为妃的,当年六月十六日,即被册封为皇后。可是,由于孝惠皇后不善逢迎,入宫后,年轻风流的顺治帝并不十分宠爱她。之后,董鄂妃入宫,顺治帝更想废掉皇后,以董鄂氏取而代之。可以说,在顺治一朝的7年中,孝惠皇后并未得到过真正的爱情。顺治帝死时,她才21岁,开始了她漫长的寡居生涯。
然而,孝惠皇后也从此时来运转,因为康熙帝对她十分孝顺。孝惠皇后长玄烨13岁,虽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但由于玄烨生母在康熙二年即死去,孝惠皇后便协助孝庄文皇后担负起共同辅育小皇帝的义务,因而,母于间关系十分融洽,加之玄烨是一位孝顺的皇帝,对孝惠皇后十分敬重。玄烨多次到外地巡视时,都要奉侍皇太后同行,在宫中,也是每日亲自去太后宫中行礼问安。孝惠皇后十分感动。
皇太后生日在宫中称“圣寿节”,历来十分重视,尤其是遇到皇上、皇太后整寿,宫中便早作准备,大加庆贺。这次孝惠皇后70整寿,玄烨决心大办一番,以表达自己的孝心。正月十六日这天,宫中大筵宾客,又召来戏班子,一时间灯红酒绿,好不热闹。
康熙帝一面陪太后看戏,一面说些为太后祝寿的吉祥话,一场戏下来,57岁的玄烨突然走上戏台,要为太后祝寿跳蟒式舞。孝惠皇后忙站起,要劝阻皇帝,因为皇帝年岁实在太大了,不宜跳舞。可是,康熙帝兴致勃勃地朝太后施礼祝寿后,便跳了起来。
蟒式舞,为满洲传统的筵宴歌舞,在民间早巳流传,不知何时传人宫中。舞蹈形式为
九折十八式,舞者举一袖至额头,反过一袖至后背,盘旋作势,形似巨蟒跳跃,所以叫蟒式舞。九折即9组动作,一为起式,二为摆水即打渔动作,三为穿针即织网动作,四为吉祥即欢庆动作,五为单奔马即打猎动作,六为双奔马即出征动作,七为怪蟒出洞即龙舞动作,八为大小盘龙即龙戏水动作,九为大圆场即欢庆动作,与四同。十八式即18个舞蹈姿式,有手、脚、腰、转、飞各三式,肩二式,走一式。做完这些动作,康熙帝额头已微微出了一些汗,皇太后感动得站了起来,连忙说:“皇帝孝心,天地昭昭,请歇息,不要累着。”母子亲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