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目
被子植物门的一目
菖蒲目(Acorales)是被子植物的一个,仅含菖蒲科(Acoraceae)一个。APG IV系统认为菖蒲目属于中生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分支,是单子叶植物的最基部类群;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因此将其置于百合亚纲百合超目之下。
词源
菖蒲目的学名Acorales由菖蒲属(属菖蒲科)学名Acorus的复合形式Acor-加上表示目的等级后缀-ales构成。该词为复数形式,故在做主语时应与动词的复数形式搭配。
本目中文名亦由“菖蒲属”一名中的专名“菖蒲”加上“目”字构成。
菖蒲科是属于被子植物门的有花植物,原来是分在百合纲天南星目天南星科下的一个属,但是现代APG分类法认为是单子叶植物分支下的一个独立的目,是有一科,一属,种类也很少,很可能只有两种:“白菖蒲”和“石菖蒲”。菖蒲科植物是多年生水生草本,生长在浅水处,叶狭长,有香气,肉穗花序,可以提取芳香油。民间在端午节期间以其叶、花和艾叶同烧,可以熏蚊虫。
详细介绍
石菖蒲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直径5~8毫米,外皮黄褐色。叶根生;剑状线形,长30~50厘米,宽2~6毫米,罕达1厘米,先端渐尖,暗绿色,有光泽,叶脉平行,无中脉。花茎高10~30厘米,扁三棱形;佛焰苞叶状,长7~20厘米,宽2~4毫米;肉穗花序自佛焰苞中部旁侧裸露而出,无梗,斜上或稍直立,呈狭圆柱形,柔弱,长5~12厘米,直径2~4毫米;花两性,淡黄绿色,密生;花被6,倒卵形,先端钝;雄蕊6,稍长于花被,花药黄色,花丝扁线形;子房长椭圆形。浆果肉质,倒卵形,长宽均约2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长于山涧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间。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本植物的叶(菖蒲叶)、花(石菖蒲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或切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晒干。 【药材】干燥报茎略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分歧,一般长3~20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环节紧密,节间长约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圆点状突起的根痕,并有细皱纹,节间有时残留叶基,纤维状,偶有短小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淡棕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维管束散在,中心部较显著。气芳香,味微辛。以条长、粗肥、断面类白色、纤维性弱者佳。 主产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白菖蒲
【形态特征】水生、多年生草本,有香气。根茎匍匐、横走,细长而弯曲,分枝,直径4-8毫米,密生环节,节上有破碎的叶基残留物和多数须根。吉基生,剑状条形,长10-30厘米,宽4-8毫米,基部稍扩大对折,边缘膜 质,中脉不明显。肉穗状花序圆柱形,长3。5-8厘米,宽5-10毫米,叶状苞片(佛焰苞)长约20厘米,宽3-5毫米;花小,密生;花被6,2轮,黄绿色;雄蕊6枚;子房长圆形,2-4室。浆果倒卵形,花期5-7月,查清期7-8月。叶剑形,革质,长50-80厘米,宽8-15毫米,中脉搏明显实起。吉状苞片较长。长约45厘米。
【分 布】各地均有分布 【生 境】生长在沼泽、溪边或浅水池塘中 【繁殖方式】分株 【习 性】阳生 【药用部位】根茎 【药用功能】安神镇静、化痰利湿 【药用主治】开窍祛痰,化湿和胃。用于痰浊内阴、神志昏迷、健忘、耳聋等。
参考资料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16),.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81 (1): 1–20, DOI:10.1111/boj.1238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1 13:28
目录
概述
词源
详细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