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矮花叶病
植物病害
菠菜矮花叶病是由蚕豆萎蔫病毒一株系(BBWV)引起的、发生在菠菜的病害。染病株畸形,叶片出现深绿与浅绿或黄色相间的花叶,叶片变小。发病植株严重矮缩。
病害学史
BBWV由Stubbs(1947)初次在澳大利亚从蚕豆上分离到。1981年5月,在中国北京海淀区东升公社大钟寺大队的菠莱留种地里,注意到成片染病的病株,其叶片表现出深浅绿及黄色相间的花叶,叶片变小而畸形,植株严重矮缩,所以称之为菠菜矮花叶病。实验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桃蚜非持久性传毒,提纯病毒的分析超离心得到三个沉降值,分别为57S、94S、113S。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直径24~25纳米,经体外稳定性、血清制备等项研宄认为引起菠菜矮花叶病的病原系蚕豆菱蔫病毒的一个株系。
有资料报道,从菠菜矮花叶上来的BBWV分离物在蚕豆和蔓陀萝上的症状与普通株和豌豆株相似,但在昆诺藜上的反应则与旱金莲株相似。因此这个分离物有可能是蚕豆萎蔫病毒的另一个毒株。
病原特征
菠菜矮花叶病病原为蚕豆萎蔫病毒一株系(Broad bean wilt virus,简称BBWV)。用1%醋酸双氧铀负染,在H-500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粒体球形,直径24~25纳米,稀释限点100000倍,致死温度70℃经10分钟,病汁液的侵染性在室温下保持3天。该病毒用汁液摩擦接种能侵染5科19种植物。如豆科的蚕豆、豌豆、豇豆、四季豆,藜科的菠菜、昆诺藜、苋色藜、甜菜等。
为害症状
染病株畸形,叶片出现深绿与浅绿或黄色相间的花叶,叶片变小。发病植株严重矮缩,影响抽薹结籽。
侵染循环
病原病毒可由桃蚜(学名:Myzus persicue)进行非持久性传毒,发病率一般为20~30%,此外可通过汁液摩擦及农事操作传毒。
流行规律
菠菜矮花叶病在干旱及蚜虫发生量大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6 08:41
目录
概述
病害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