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霜霉病
植物病害
菠菜霜霉病是由粉霜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菠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通常从贴地面的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并逐渐向上发展。
病原特征
病原菌为粉霜霉(Peronospora farinosa (Fries:Fries) Fries),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呈二叉状锐角分枝,一般分枝5-8次。孢子囊多为卵圆形至椭圆形、浅褐色,大小(13.8-32.7)微米×(10.4-22.3)微米。卵孢子淡黄色、圆形。主要危害菠菜等藜科蔬菜。病菌适宜在低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3-30℃;最适发病环境,日均温度为7-15℃,相对湿度85%以上。
为害症状
菠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通常从贴地面的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并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始,产生淡黄色小点,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病叶背面病部产生一层霜霉层,即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霉层初为灰白色后成灰紫色。病斑发展到中、后期变为黄褐色枯斑,干旱时病叶枯黄,潮湿时变褐、腐烂。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色泽呈枯黄色至褐色,使病株大部分叶片变黄枯死。由种子带菌引起的初侵染,病株表现为萎缩状,新叶变小,变脆,潮湿时其上密生霉层,可归为冬前原生性系统侵染所致。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或越夏,也能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或越夏。翌年春,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和雨水反溅传播,或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棚内浇水反溅至菠菜叶片上,从寄主叶片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在适宜条件下,从侵入到发病仅需几天时间,并在受害部位产生成熟的孢子囊,随风传播,引起再侵染,病原物在生长季节中繁殖很快,反复引起再次侵染。
流行规律
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菠菜霜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3-5月及9-12月,春季一般发生较轻,秋季9-12月发生偏重。年度间秋季多雨、多露的年份发生重,特别是连日阴雨和低温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田块间连作田、田间排水不良的发病早而重;栽培上早播田、种植密度过高的田块往往发病早而重。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早喷雾防治,以达到控病保产效果。农药要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6 16:13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为害症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