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博白县,地处博白县西南部,东与
松旺镇相邻,南与
合浦县接壤,西邻水寨镇,北与
沙河镇相邻,镇人民政府距县城64千米,总面积159.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菱角镇有户籍人口52365人。
建置沿革
民国时期,设菱角乡,属博白县。
20世纪50年代初,先后属第三区、沙河区。
1961年,设菱角公社,属博白县沙河区。
1969年,复属沙河公社。
1984年,属沙河镇。
1986年,从沙河镇析出另设菱角乡。
1993年1月,菱角乡撤改为菱角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菱角镇下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菱角街社区、绿湖村、大龙村、横塘村、山蕉村、李阳村、羊少村、盐圩村、石柳村、柱石村、苏众村。
截至2020年6月,菱角镇下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菱角街社区、菱角村、绿湖村、山蕉村、盐圩村、石柳村、柱石村、大龙村、横塘村、李扬村、羊少村、苏众村;镇人民政府驻菱角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菱角镇地处博白县西南部,东与
松旺镇相邻,南与
合浦县接壤,西邻水寨镇,北与
沙河镇相邻,镇人民政府距县城64千米,总面积15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菱角镇境内大部为丘陵和山地,地势为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0~40米,最高点是位于李阳村的阿婆顶,海拔499米。
气候
菱角镇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潮湿多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低温干燥,年均气温21.9℃,降水量1760毫米。
水文
菱角镇境内属南流江水系,从南流江绿湖、大龙村之间北面入境,由北而南,境内河道长14千米。
自然灾害
菱角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低温、霜冻、雷击等,洪灾3—5年一遇,近二十年来较严重的洪灾发生在1994年,涉及境内绿湖、大龙、横塘、菱角、山蕉、柱石、苏众等7个行政村,受灾面积达700公顷。
自然资源
菱角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石灰石,地质储量1.5亿立方米,广泛分布在山岭和地表下。
2011年,菱角镇有耕地面积21840亩,其中水田面积19650亩,旱地面积2100亩。
人口
截2011年末,菱角镇辖区总人口5052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37人,城镇化率13.95%,另有流动人口20722人,总人口中,男性27471人,占54.38%;女性23049人,占45.62%;4岁以下12564人,占24.87%;15—64岁34367人,占68.03%;65岁以上3589人,占7.1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01万人,占99.14%;有壮、瑶、苗等9个少数民族,共434人,占0.86%。
截至2017年,菱角镇常住人口43241人。
截至2019年末,菱角镇有户籍人口5236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菱角镇财政总收入387万元,比上年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0元,2011年末,邮政业务总量98万元,其中纯收入31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3万元。
2019年,菱角镇有工业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农业
2011年,菱角镇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香蕉、甘蔗、蔬菜为主,农业总产值1.5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生产粮食2.3万吨,人均460千克,其中小麦和水稻2万吨,玉米0.3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香蕉、甘蔗、蔬菜。2011年,种植甘蔗187公顷,种植香蕉100公顷,有山岭面积8650公顷,其中有林面积7730公顷;经济林面积214公顷,其中龙眼面积120公顷;荔枝94公顷,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规模以上猪场3个,鸡场2个,家禽存栏22.6万羽,生猪存栏1.2万头。
工业
2011年,菱角镇工业以林产化工、皮革制品、编制工艺等为主,工业总产值9000万元,拥有工业企业13家,职工56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8%。
商贸
2011年末,菱角镇有商业网点38个,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亿元。
金融
2011年末,菱角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各项贷款余额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菱角镇有小学12所,在校生5100人,专任教师28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60人,专任教师9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投入1412万元,同比增长21%。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菱角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1个,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万余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菱角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门诊部(所)23个;有床位38张,每万人拥有病床7.6张;专业卫生人员51名,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6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6万人次,11个村村民除部分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以外,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6%。
社会保障
2011年,菱角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0户,人数183人,支出32.94万元,月人均150元;医疗救助7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734人次,共支出61.67万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98户,人数4996人,支出371.7万元,比上年增长30%,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长2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0.71万元,比上年增长15%,敬老院1家,床位36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0人,社区服务设施1个。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926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菱角镇有邮政支局1处,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3800份(册),电信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508户,移动电话用户1898户,互联网用户501户。
2008年,建成镇解放水库自来水厂,有深水井1眼,并引境内樟木根优质山泉水,同时配置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10万立方米。
2010年,菱角镇变电站、供电站建成。
2011年末,菱角镇镇区花坛9个,绿化面积1800平方米。
道路
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2.17千米;道路铺装面积23303平方米;桥梁2座,总长298米。
交通运输
菱角镇新建的玉林至铁山港铁路,由南而北,纵贯全境。境内南流江东西两岸,分别有南北向的水泥公路各1条(总长22千米),2003年和2008年,境内先后建成横跨南流江的菱角大桥和石冲大桥。南流江菱角镇辖区内河段,大多数时间可以通航。2011年末,全镇11个行政村均已实现通水泥硬化公路,镇区有班车直通县城、北海市南宁市,日发客运汽车30班次,日均客运量800多人次。
历史文化
菱角镇,因镇人民政府驻菱角圩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