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西亚斯(Philippe Ciais),1966年2月出生于法国土伦,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中法地球系统模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法方主任,法国原子能中心气候与环境实验室教授。
人物经历
1966年2月,菲利普·西亚斯出生于法国土伦。
1986年—1989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先后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和固体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1991年,获得巴黎第六大学大气科学博士学位。
1992年—1994年,在美国博尔德大学大气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4年—2003年,担任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科学家。
1998年,被任命为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碳循环小组组长。
2001年,被任命为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科科长。
2002年—2017年,先后担任CEA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NRS法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UVSQ凡尔赛圣昆廷大学研究部门主任和研究所副所长。
2005年—2013年,协调了综合碳观测系统(ICOS)大型研究基础设施在欧洲的部署。
2006年,被任命为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副主任。
2009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19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9月9日,被贺克斌推荐受聘为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菲利普·西亚斯建立了创新的全球碳收支大气反演方法,发现了陆海系统碳收支关系和北半球陆地碳汇的重要性。设计并创建了法国温室气体观测网;建立了基于大气CO2和14C和18O稳定同位素观测数据的全球碳收支大气反演方法;运用该方法首次定量区分了陆海生态系统碳收支,定量实证了北半球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碳汇,纠正了北半球碳汇主要由海洋生态系统贡献的传统认识。发展和完善了法国陆面过程模型,阐明了全球温室气体收支和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机理。开发并完善了ORCHIDEE陆面过程模型,这是少数能够刻画陆地系统磷循环的模型之一;为全球碳计划CO2、CH4和N2O等收支估算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提供了重要模拟支持;以2003年欧洲高温热浪和干旱等事件为切入点,定量揭示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影响规律,成为从“极端气候事件”角度揭示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范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视角。揭示冻土碳对历次冰消期大气CO2升高的重要意义。融合冰芯氧同位素和深海沉积物碳同位素数据,构建了全球碳循环数据同化系统,定量评估末次冰消期碳元素在大气、海洋、陆地间的重分配;提出冻土碳释放贡献历次冰消期大气CO2升高的新假说,挑战了冰消期大气CO2全部来自于海洋的传统观点;假说得到后续发表的多项重要研究证实。
据2023年10月AMiner平台数据,菲利普·西亚斯已发表学术论文1780多篇,被引187700余次,H-Index:187。
[1]Yude Pan,Richard A Birdsey,Jingyun Fang,Richard Houghton,Pekka E Kauppi,Werner A Kurz,Oliver L Phillips,Anatoly Shvidenko,Simon L Lewis,Josep G Canadell,Philippe Ciais,Robert B Jackson.A Large And Persistent Carbon Sink In The World'S Forests[J].Science,2011.
[2]Shilong Piao,Philippe Ciais,Yao Huang,Zehao Shen,Shushi Peng,Junsheng Li,Liping Zhou,Hongyan Liu,Yuecun Ma,Yihui Ding,Pierre Friedlingstein,Chunzhen Liu.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J].Nature,2010.
[3]J. G. Canadell,C. Le Quere,M. R. Raupach,C. B. Field,E. T. Buitenhuis,P. Ciais,T. J. Conway,N. P. Gillett,R. A. Houghton,G. Marland.Contributions To Accelerating Atmospheric Co2 Growth From Economic Activity, Carbon Intensity, And Efficiency Of Natural Sink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
[4]Christian Beer,Markus Reichstein,Enrico Tomelleri,Philippe Ciais,Martin Jung,Nuno Carvalhais,Christian Rödenbeck,M Altaf Arain,Dennis Baldocchi,Gordon B Bonan,Alberte Bondeau,Alessandro Cescatti.Terrestrial Gross Carbon Dioxide Uptak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Covariation With Climate[J].Science,2010.
[5]Michael R. Raupach,Gregg Marland,Philippe Ciais,Josep G. Canadell,Gernot Klepper,Christopher B. Field,M. R. Raupach.Global And Regional Drivers Of Accelerating Co2 Emission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
2014年10月28日,作为
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在北京大学与法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的“杰出法国科学家论坛”上,菲利普·西亚斯在
临湖轩发表了演讲,推动了两国之间的双边科学交流。
2022年9月9日,菲利普·西亚斯受清华大学邀请,在线上以“全球碳收支及
巴黎协定”(Global Carbon Budgets and the Paris Agreement)为题作学术报告,介绍了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后碳循环机制及全球碳收支的变化及驱动力,分享了碳收支数据库及地球系统模型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并对气候变化减缓措施提出了建议。
2009年,菲利普·西亚斯方面与北京大学
朴世龙一起成立了中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SOFIE),这是北京大学与LSCE的研究合作,汇集了70多名研究人员和学生,专注于量化和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系统物理和人为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才培养
菲利普·西亚斯负责
巴黎大学和
凡尔赛大学相关大气科学学科的硕士学位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菲利普·西亚斯是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客座讲座教授,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碳循环章节的协调主要作者,综合碳观测系统(ICOS)的创始人和协调员(该系统是欧洲观测大气温室气体及其在20多个国家生态系统内流动的研究基础设施),2009年全球碳项目的联合主席。
人物评价
(菲利普·西亚斯)在创建大气反演模型和陆面模式、揭示海陆碳收支、北半球碳汇、极端事件影响和冻土碳的贡献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中国科学院评)
菲利普·西亚斯对气候有着坚定不移的热情。他在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及其碳和水交换的影响方面的创新工作受到全球认可。(北京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