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社
早期民间灯谜组织
早期著名民间灯谜组织。
组织目标
起初,“萍社”假座二马路(今九江路)小花园附近的“文明雅园”茶园聚会。次年(1908)冬天,移师泥城桥(今西藏路桥)堍下的“新世界”游乐场张灯悬谜。
社员除了举行雅集(内部会猜)外,还每月向游客公开举行一次谜会,并拟订了一条饶有趣味的规定:每月望日(农历十五)皓月升空之时才悬谜迎客,若遇天时阴雨无月则谜会作罢。灯月映辉,夜游猜谜,吸引了众多的市民。
后来因故转至四马路(今福州路)湖北路口的“绣云天”(后易名“神仙世界”)游乐场活动,还夹杂征联诗钟(一种咏物嵌字的诗句游艺)等内容。
业务范围
直至民国六年(1917)“大世界”游乐场落成,老板黄楚九礼聘孙玉声为《大世界报》主编,“萍社”活动的中心便改在“大世界”内。
于是每天举行谜会,猜谜者“源源而来,日无虚夕”。孙玉声将当日所悬的灯谜,翌日选登在《大世界报》的《文虎台》(灯谜又名文虎)专栏里,把灯谜炒得越发红火起来。“萍社”前后一共活动了9个年头,大约在1924年便萍飘而散了。社员们众多的谜作,曾被王文濡编进《春谜大观》,交由进步书局出版。
继“萍社”后,上海爱谜人士又组建了“大中虎社”、《金刚钻报》同人谜社、“斑斓社”等谜社,活动大多假公园、会所、酒楼等地。
据陆澹安民国二十六年(1937)元宵日记记载:“……午后至豫园散步,见青莲室笺扇店方悬文虎,见猎心喜,即往猜射,徘徊两时,共射得三十余条。”可见当时灯谜活动普及得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8 20:41
目录
概述
组织目标
业务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