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位于营口主城区东南部。2008年4月成立时名为营口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肩负着主城区中小微企业“退二进三”承接区的重任。2017年6月被辽宁省授予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称号。2017年12月,经市委更名为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2021年5月,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首季开门红
2023年以来,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通过发展空间再拓展、招商选资再精准、扶持政策再优化、助企纾困再发力四项举措,全力完成2023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既定目标,实现“首季开门红”。
2023年以来,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二期南扩区域4.12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充分发挥中国海装“央字头”企业拉动作用,促进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全链条落户,与园区企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同时结合园区实际,对标对表《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等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完成各项惠企政策的快速落实。此外,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还通过“辽得成”企业家交流驿站,促进园区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实现区域内产品的“近产近销”。
2023年一季度,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增长25%,完成年计划的25.8%;千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21个,完成年计划的84%;税收收入7123万元,完成年计划26.4%;签约项目10个,完成年计划52.6%。
政府机构
按照省级开发区机构设置要求,辽河
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9个机构,分别为党群工作部、管委会办公室(营商环境建设局)、经济发展服务局、招商一局、招商二局、招商三局、规划建设局(行政审批局)、财政局、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局。
领导信息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鹏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大岭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吕忠军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贾振宇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崔直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田丽娟
园区简介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400余户,规模以上企业20余户。按照“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和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发展战略要求,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发挥区位独特、服务快捷、要素齐全等优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重点地域招商和重点领域招商,促进产业发展。
据介绍,园区始终把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贯穿于产业发展当中,现已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3户、高新技术企业15户、雏鹰企业5户、瞪羚企业3户,省、市级各类技术中心企业22户,专精特新企业7户。经过12年发展沉淀,园区形成了以“车、农、风、运”为支柱的四大主导产业,布局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基础更加坚实。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按照产业规划、安全生产和能耗环保要求筛选入驻企业,进行综合评估、优中选优。
内设机构
(一)党政办公室。主要对应市委办、市政府办,负责联系老边区委办、老边区政府办。
(二)党群工作部。主要对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市委改革办、市委财经办、市委编办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负责联系老边区武装部。
(三)经济发展服务局。主要对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统计局、市人社局、市政府绩效办。
(四)招商一局。主要对应市投资促进局。
(五)招商二局。主要对应“四基地一中心”。
(六)招商三局。主要对应市商务局。
(七)规划建设局(行政审批局)。主要对应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行政审批局,负责联系老边区自然资源局、老边区行政审批局。
(八)营商环境建设局(督查室)。主要对应市营商局、8890服务平台、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信访局。
(九)财政局。主要对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审计局、市金融发展局,负责联系老边区税务局。
(十)生态环境局。主要对应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联系老边区生态环境局。
(十一)应急管理局。主要对应市应急管理局,负责联系老边区应急管理局。
(十二)纪检监察室。主要对应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巡察办,负责联系老边区纪委监委机关。
产业定位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功能定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发展中小企业为重心,以产业配套为纽带,努力实现与其他园区的错位式、互补式发展,重点打造:汽保设备、汽车零部件及特种改装车等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现代仓储物流配送产业,围绕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开发建设云仓储、第三、四方仓储物流配送等产业;粮食加工、饲料加工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产业基础
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 以辽南德威、瀚为科技、萨固密、奥捷特种车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汽保设备、汽车零部件及特种改装车等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
营口辽南德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汽保设备生产厂家,公司产品共有20中轮胎拆装机、5种轮胎平衡机,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9项,且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欧盟CE 认证。
营口瀚为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四轮定位仪的方案策划和解决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萨固密(营口)密封系统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汽车密封胶条为主产品,引进了5条挤出生产线(EPDM4条、TPE1条),其中包括许多先进设备,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了保障。
营口奥捷特种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铮铮”牌粉粒物料运输车、水泥搅拌车、自卸车、半挂车等各种专用车30多种。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东南亚及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代仓储物流配送产业 以营口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为龙头,围绕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开发建设云仓储、第三、四方仓储物流配送等产业。
传化物流是国内领先的公路物流行业平台整合运营商,是国内最早采用平台经营模式对行业转型升级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以营口锦豪农贸有限公司、营口圣士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壮大烘焙食品、肉制品深加工、豆制品深加工、冷饮、饮料、调味品、农产品深加工及食品机械、食品包装等配套产业。
营口锦豪农贸有限公司是以花生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的大型民营企业,产品年产量可达2万吨以上,与雀巢集团、银鹭集团、徐福记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合作。
营口圣士实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烘焙行业第一品牌,中国食品行业创新品类领袖企业、全国十大地方品牌、辽宁名牌、辽宁省著名商标。
投资优势
区位优势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地处辽宁省营口市主城区内,北起中心街、南至新海大街、东至五矿中板东路、西至庄林路,受益于营口主城区较强的工业辐射作用,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发展战略要地。
交通优势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距营口兰旗机场15公里,距哈大铁路主线20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营口南北两个出口15公里,距鲅鱼圈港50公里。
政策优势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相关优惠政策;参照执行自贸区(营口片区)企业扶持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营口市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省级经济开发区相关优惠政策;重点投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奖励办法。
空间优势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优势,所规划的工业项目用地原为低产盐田,园区总规划30平方公里,已完成1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一期土地全部具备“七通一平”的项目入驻条件,二期已开始规划建设。
生产要素优势。电力供应:园区拥有66万KVA变电所一座;水源供应:生活用水、生产用水能力为每天6万吨;天然气供应:日供气量36万立方米。
服务优势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内设有投资服务中心,享受市级审批权限,可为项目单位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投资项目可享受营口市的各项优惠政策,重大项目优惠政策一事一议。
开发状况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含老边工业园2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建设。已建成一期、二期起步区共10.77平方公里,满足“七通一平”入驻条件。计划启动二期南扩区4.1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布局
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496户,其中规上企业23户,高新技术企业18户,瞪羚企业6户,雏鹰企业3户,企业职工近万人。现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其中,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成套设备及新型材料产业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有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辽宁希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332户;以烘焙食品、冷饮、豆制品深加工、肉制品深加工、水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现有营口圣士实业有限公司、营口锦豪农贸有限公司等企业59户;以仓储物流配送、城市快递、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现有营口传化公路港有限公司、辽宁海外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105户。
融合新格局
(一)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骨干节点。
港口是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推动港产城融合的关键。要全面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一是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着力优化鲅鱼圈港区及临港区域空间布局,推动鲅鱼圈港区和仙人岛港区集约、集中发展,提升资源整合利用效率,推动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促进港口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推动营口港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粗放资源投入向创新驱动、集约聚合转变。
二是创新港口管理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港产城”融合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招商集团和辽港集团沟通协调,共同探索营口港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体制创新,推进港区由单一装卸功能向综合物流服务功能转变,培育新兴业态,搭建临港产业上下游协同平台,支撑临港产业强链聚链。
三是加快现代港口建设。充分发挥港口重点建设项目协调沟通机制作用,加大同招商局集团、辽港集团对接合作,积极推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改造一期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化升级,大力提升营口港码头等级,尽快补齐港口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港口通过能力,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实现港口基础设施达到国际一流海港标准。
四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实施鲅鱼圈、仙人岛港区疏港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强化港区与外围干线公路网及腹地之间的衔接,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大力拓展港口航班航线,深化国内港口合作,深度参与海上国际运输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海铁联运物流链条,积极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骨干节点,打通港产衔接“最后一公里”,为产业在港集聚提供便利条件。
五是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加快智慧港口建设,进一步完善营口港融大数据平台、营口港多式联运智慧服务平台和辽宁省货运车辆运输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推进港口数字赋能升级,提高作业效率。对标国内先进港口,简化通关流程,压缩船舶、货物在港时间,提高“大通关”效率和口岸部门服务水平,实现港口从装卸服务型向物流服务型转变。
(二)壮大临港产业,培育港口经济新动能。
临港产业是促进港产城深度融合、推动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的有力支撑。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快集聚临港制造业、临港物流业与港口海洋文旅产业的多重合力,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增强城市经济新活力。
一是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依托港口布局,加速构建“一核引领、三区示范、多区联动”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各区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一核”是以“盖鲅同城”为主体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主要是建设形成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大枢纽、高端产业集聚地、宜业宜居滨海枢纽新城,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平台。“三区示范”是依托仙人岛临港新型能源化工集聚示范区、辽河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北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康养示范区,打造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载体平台。“多区联动”是以产业集聚为目标,联动营口域内自贸区、沿海产业基地、辽河经济开发区、大石桥经济开发区、南楼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培育特色临港产业。坚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临港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仓储、流通、加工、贸易等全链条粮食产业,打造“北粮南运”枢纽城市,坚决扛起保障国家“北粮南运”通道畅通的政治责任。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传统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大力培育壮大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色临港产业链条,全方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扶持域内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织牢辐射东南西北陆海结合的联运物流网络,加快建设大豆、粮食等大宗物资集散、交易、交割中心和矿石、煤炭等储运基地,全面构建“一核、七心、五点、五通道”空间发展格局。
三是推动海洋经济“补链延链强链”。尽快编制完成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以海洋渔业和养殖业为基础,以滨海旅游、海洋休闲体育等为龙头,以临港石化、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保健食品为中坚,以海上风电、清洁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的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增强城市发展动能。
四是打造与一流港口配套的航运业。积极引导航运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本土航运企业,吸引外省航运企业入驻营口,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船舶,积极发展原油、液化天然气、集装箱、滚装等特种运输船队;积极推进传统航运服务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航运咨询等高附加值现代航运服务业,补齐航运服务业短板,为货值落地谋划新路径。
(三)彰显滨海魅力,释放城市发展品质活力。
城市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突出“河海交汇、山泉交融”的海滨城市魅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枢纽城市,推动产业集聚、港口功能拓展,形成港产城三者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合力。
一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全面落实自贸区深化方案,加强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载体建设,促进全域开发开放,释放沿海优势,挖掘外贸新增长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打造对外开放交流中心。
二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推进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以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促进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建设数字营口,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以完善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统筹主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提升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先进功能、规模人口集聚承载能力。强化金融、商务、商贸、信息、法律等综合服务功能,优化城市综合体和商业设施功能和创业创新环境,增强对港口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盖鲅同域推进工程等城市各组团一体化步伐,统筹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促进港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上下功夫,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提升综合承载和服务保障能力。
四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充分发挥“山、海、林、泉、寺”资源禀赋,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做好相融相衬文章,加快打造环渤海休闲旅游中心。加强特色城市文化内涵建设,加大对辽河文化等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延续河海城市文脉。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做优做实民生工作,建设创新、绿色、智慧的高品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