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用火
在人为控制下为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指定地点进行安全用火的技术
营林用火是在人为控制下为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指定地点进行安全用火的技术。是森林经营的一种手段。
介绍
在人为控制下为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指定地点进行安全用火的技术。森林经营的一种手段。通过营林用火,可以降低林内可燃物的积累,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改善森林更新和林木生长的条件,减少病虫害和鼠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繁殖和利用。
中国古代已有炼山造林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东北地区的铁路、公路以及沟塘用火烧防火线,现已在东北林区普遍推广。80年代开始,东北小兴安岭和西南林区林内进行试验性的规定火烧。在世界其他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火在森林经营中的有利作用愈益为人们所认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营林用火面积不断扩大,包括用火烧清理采伐迹地,用火烧维持松林顶极群落等。澳大利亚等国用飞机投掷燃烧胶囊的办法进行点燃,每架飞机每日可烧6000~8000公顷。
营林用火有两种形式:控制火烧和规定火烧。
控制火烧  主要用于烧除采伐剩余物,改善林地卫生状况,减少火灾和病虫害发生,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促进坚硬或迟开的球果开裂,以利下种和森林天然更新。特点是火的强度大,燃烧时形成对流烟柱。火烧的季节一般选在非火灾季节的无风或阴凉天气进行。主要方法有:①堆积火烧法,在采伐的同时将采伐剩余物堆积成堆,每公顷设150~200堆为宜,设堆应尽量避开母树下种的范围。②全面火烧法,仅限于采伐剩余物较多的皆伐迹地上应用。在山地条件下可用飞机点烧,先由山顶开始点火,逐渐向山下蔓延,速度缓慢,易于控制。待烧到1/3左右地段后,再从山下开始点烧,使火从山下往山上燃烧,不易跑火成灾。③带状火烧法,介于堆积火烧法与全面火烧法之间,将采伐剩余物堆积成带状进行火烧。
规定火烧  在林内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点燃,可烧除枯枝落叶、倒木、枯立木和病腐木等,以减少森林可燃物的积累,降低森林燃烧性,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烧除灌木和杂草,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在湿冷地带点烧能促进粗腐殖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改善野生动物栖居、繁衍条件。点烧草场,能改善和增加饲料产量,有利于放牧;在沟塘或草甸点烧,开设防火线或减少草类可燃物的累积,可阻隔森林火灾的蔓延。
规定火烧的点火方法不同,可影响火的强度和蔓延速度及效果。常用的点火方法有:①点逆风火。点火前应开设基线周围线和内部控制线,点火后逆风蔓延。在山地条件下,一般从山上点火向山下蔓延,构成逆风火。其特点是火烧时间长,热量大,速度慢,燃烧彻底,费用高,容易控制。适用于气温高,可燃物多,风速较大,相对湿度大的地区。②点顺风火。点火前开设防火线或利用防火障碍物点火后顺风蔓延。在山地条件下,从山下部点火,火向山上部蔓延。其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热量小,火烧时间短,燃烧不彻底,省人力,费用低。适用于风小,可燃物较少而分布均匀的地区。③点侧风火,点火前开设防火线和基线。在基线上,每隔一段距离,顶风点火,火向两侧蔓延,其蔓延速度和效果介于点顺风火和点逆火风之间。宜注意两条火线相碰时产生飞火成灾。④点斑点火。又称棋盘火,此法为澳大利亚所独创,已成为该国的主要点烧技术。在林内采用一系列小的斑点火,这些火点向四周蔓延,然后相互连接而烧成一整片。斑点火的距离,视林地可燃物多少而定,以不产生高强度的火为原则。一般点距为40~60米。适用于轻型或中型可燃物,且分布均匀的林地。⑤ V形点火法,这是在山地条件下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沿山脊排水沟上端点火,逆风向下蔓延,燃烧慢而稳定,燃烧形状呈V形,故名。⑥中心点火法,这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平坦地区,首先在中心点一串火,待产生对流柱时,再在其外缘点第 2圈火,这些火点熔合后会被吸向中心的高温区,依次点烧,就很快烧成一大片。优点是火始终集中于火烧区中心,不会向四周扩散,避免跑火成灾。在山地条件下,用控制火烧中的全面火烧法。
规定火烧一般都是低强度火,火的强度不超过350~700千瓦/(米·秒),火焰高度为1~1.5米,一般不会破坏森林环境和降低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但如经营目的不明确,用火方法不当,也能跑火成灾。因此,在用火前宜先进行调查,制定规划,严格按规程进行,确保用火安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在进行大面积规定火烧时,烟柱常降低能见度,易引起陆地和空中的交通肇事。因此,要加强对烟柱的管理和监视。
营林用火可使用各种点火工具,并已发展为空中点火技术。常采用电子计算机估测营林用火的使用条件和预期效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15 11:2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