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佛成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
萧佛成(1862—1940)字铁桥。福建人,生于泰国曼谷。华侨。1908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暹罗分会会长。1926年1月回广州出席国民党二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4月投靠蒋介石,支持建立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4月胡汉民被蒋介石扣押后,曾与古应芬等联名提议弹劾蒋介石,并赴广州另立国民党中央和政府。1931年底宁粤合流后,任国民政府委员,仍留居广州。1937年重返泰国,后病逝于曼谷。
人物生平
萧佛成,字铁桥。1862年(清同治元年)生于暹罗(今泰国)曼谷,祖籍闽南。先世于明末抗清失败后逃居台湾,后南渡马来半岛的马六甲,19世纪初又移居暹罗,以经商为生。萧佛成童年在曼谷华侨设立的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业师高传百为参加太平天国反清斗争失败后南逃谋生的爱国者,萧佛成受其熏陶,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既长,获当地律师资格。1888年,萧佛成参加当地的反清复明组织“三合会”,由于人缘与学识,在当地华侨社会中颇有声望。
1900年,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主张。1905年,萧佛成与《中国日报》互通声气,与陈少白、冯自由多所联络。1907年,得到革命党人陈景华的协助,萧佛成在曼谷创办《华暹日报》,自任社长。该报分刊中文版与暹文版,中文版由萧佛成与陈景华任主笔;暹文版则由其女儿任主笔。《华暹日报》致力于改善暹罗华侨的境遇,受到侨胞的喜爱,直至1942年日军侵占暹罗时才被迫停刊。
1908年11月,孙中山偕同胡汉民等从新加坡到曼谷。当局禁止孙中山从事政治活动,但暹罗华侨志士及三合会人士,秘密集会欢迎孙中山。萧佛成积极参加活动,继而暹罗同盟会分会成立,他被推选为分会会长,陈景华任书记,会址设在《华暹日报》社的楼上。
民国成立后,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小党派,成立国民党。萧佛成任暹罗国民党总支部支部长。在民初的反袁斗争中,革命阵营内部一度发生意见分歧。萧佛成积极支持孙中山的讨袁革命运动,在讨袁筹款中,暹罗华侨方面也是经费重要来源之一。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分共”,宁汉渐趋合流。9月16日,南京方面、武汉方面以及上海的西山会议派三方在南京成立“中央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职权。会议决定改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中央党部。萧佛成出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委员和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8年,萧佛成返回暹罗,参加了因济南“五三”惨案而发动的南洋华侨抵制日货运动。暹罗政府禁止华侨参与政治活动,对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加以取缔。萧佛成运用其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出面缓颊,曼谷华侨为“五三”惨案的受难者捐助了一笔巨款。
1929年3月,萧佛成回国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胡汉民派在广州召开的第四次、1935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萧皆连任。
1931年2月28日,胡汉民因反对蒋介石擅权制订训政约法而被蒋介石软禁于汤山。萧佛成与胡汉民历史关系较深,政见亦同,平素对胡十分敬重,对蒋介石此举极为不满。4月3日,他与邓泽如、林森、古应芬联名通电,弹劾蒋介石,指责蒋“违法叛党,逆迹昭著”,“盘踞中枢,把持国柄,潜植羽翼,威胁老成”。当时掌握广东军政大权的陈济棠,联络汪精卫、孙科等国民党内反蒋派系,乘机在广州召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另行成立“国民政府”。萧佛成也列名为“国民政府”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合作。1931年底蒋介石下野,国民政府改组,萧佛成被列名国民政府委员。广州的“国民政府”于1932年1月5日宣布撤销,另设国民党西南执行总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萧佛成留在广州,担任西南执行总部海外党务主任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36年5月胡汉民去世后,萧佛成成为在广州的国民党仅存元老,但他没有实权,终日以弈棋为消遣。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萧佛成返回侨居地暹罗,以耆年侨领身份,支持当地华侨的抗日宣传和救济祖国难民的捐献活动。
1940年5月31日,萧佛成病故于曼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6 17:0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