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悦
唐代画家
萧悦(生卒年不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唐代中期著名的画家
简介
萧悦在唐朝官协律郎。这是太常寺的一名小官。太常寺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协律郎系正8品以上,掌和律吕,也就是负责组织在祭祀和节庆仪式中演奏的乐曲。
生平事迹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除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有些描述外,其他尚无所知。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在那里见到了萧悦,并与他相交为朋友。这时候的萧悦,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他的生活窘迫,晚景凄凉,饱经人世间的苦辛。
萧悦工于书画,尤其善于画竹,而且很有特色。中国墨竹画,肇始于唐明皇李隆基,而传人则是萧悦。当时,萧悦画的墨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萧悦本人也视为珍品。有的人几次向他求画,他都没有答应。萧悦的墨竹在当时之所以难求,被认为是名作,除了宗法唐明皇的确画得好以外,还得益于白居易的《画竹歌》诗,就象曹霸得力于杜甫的诗篇一样,使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开来。当时,萧悦曾为白居易(772—846年)写15竿,白居易也为他赋诗,共3首,对萧悦的墨竹推崇备至。白居易在《画竹歌并引》中认为:“协律郎萧悦画墨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争天与好事,忽写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艺,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白居易集》,下引同)白居易说他墨竹画得“逼真”、瘦竦,意气风发,以至达到猛一看“不似画”的乱真程度,使人看了如同置身于竹林之中。白居易“醉后狺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中,又写到了萧悦生活的潦倒和窘迫,但他忠于艺术,以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唐代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张彦远对萧悦的作品,也十分推崇。说他“工竹一色,有雅趣。”(《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说他“唯喜画竹,深得竹之生意,名擅当世。”《图绘宝鉴》也有类似的记载。据说,萧悦的墨竹作品,一经名人题品,便身价倍增。
绘画作品
萧悦的绘画作品,流传并不很广。《宣和画谱》著录了他的5幅作品:《乌节照碧图》(2幅)、《梅竹鹑鹩图》、《风竹图》、《笋竹图》。张退公《墨竹记》、《唐朝名画录》,也有关于萧悦及其作品的记载。
历史佐证
画竹歌(并引)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六十六字云。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身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协律郎:官名,正八品上,属太常寺,掌管音律。萧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善画竹。在杭州住过一段时期,与白居易过从甚密。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文流传极为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7 14:4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