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晋琏,字赐亭,广东
嘉应州(今梅县)人,清朝乾隆己西(1789年)拔贡,历任云南文山、嶍峨知县,镇南、昆明、武定知州,昭通、开化、大关、抚夷知府。为官清廉,所到之地,人皆乐业,年老归乡,几无以自给,书法图劲,人宝重之。
嘉庆九年四月谕旨以“与端慧皇太子名同”为由,命新任的锦州知府善琏以及报捐贡生的奉天镶黄旗附生王琏,“敬谨回避,缺写玉旁”,改其名中末一字为“连”。道光二十六年黄本骥刊行之《避讳录》,亦同称此字“应试诗文不得用,士子不得以此命名”,不仅点出嘉庆帝曾要求臣民遇端慧皇太子名的末一字时应改书作“连”,且指科举考试的出题或答题不应用“琏”字。这些似又反映清代有“琏”字之讳。
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的“内阁大库档案”库,内含30多万件从入关前直至宣统朝的清代档册,以题奏本章占最大宗。经检索,发现有382件档案出现“琏”字,均见于人名,时间系嘉庆九年四月善琏奉旨改名一事之后者仅14件:嘉庆朝的8件分别提及捐复人员高琏、笔帖式成琏、天津县县丞宋齐琏、实录馆供事何琏、平阳县民华斯琏、试用从九品严琏、镇标中营守备(正五品)沙琏、兵部效力废员曾佩琏;余者皆在道光朝,分别为江苏句容县民吴启琏、
嘉应州职员萧晋琏、直隶新城县生员孔广琏、直隶阜城县民丁怀琏、直隶新城县民谷琏。知善琏被要求敬避端慧皇太子名之后,“内阁大库档案”库中的“琏”字就只偶尔而出现于五品以下的官吏、生员或一般民众,道光末年后更完全消失。
以萧晋琏为例,他于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即以拔贡试用知县,嘉庆《临安府志》记其在嘉庆三年署嶍峨县知县(第11卷第40页),道光《昆阳州志》称他于嘉庆十五年知昆阳州(第11卷第7页),光绪《嘉应州志》有其小传(第23卷第60页),这些志书皆未避改萧晋琏之“琏”。至于民籍之士子与小吏,更偶可见名中有“琏”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