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汉申,(1769~1815),字绍嵩,又字天锦,号银槎,广东
平远八尺肥田村人,清朝嘉庆十年(1805)
进士,曾任甘肃
古浪县知县、河北保定观察署等职。
萧汉申,自幼家贫,父亲早逝,全靠其母抚养成人。汉申聪敏好学,因自己无书可读,经常向附近私塾借书,过目不忘。其天生聪明,才智超群,弱冠之时已以文章出名。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应童子州试,名列第一,后院试又被取为附学生员,游学于庠,不久食饩,成为廪生。
嘉庆六年(1801)辛酉,学使万和圃侍郎得到萧汉申所写文章,阅后极其惊叹。受万侍郎之荐,壬戌年(1802),萧汉申参加朝廷选拔专门官吏的考试和复试,任命为实录馆誉录,即专门记录皇帝处理每一宗大事的官吏。在京数年,萧汉申淡泊名利,广交朋友。他对人重许诺,讲义气,厚情谊,所交往的都是豪杰和名人志士。嘉庆九年(1804)参加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考中举人。嘉庆十年(1805)高中乙丑科二甲第96名进士。
嘉庆十四年(1809),萧汉申被吏部委派为甘肃古浪县知县。古浪,是甘肃兰州通往酒泉及嘉峪关古丝绸之路的重镇,离兰州约200多公里,离酒泉与嘉峪关则500余公里。其北面是古长城和腾格里大沙漠,县内则是多民族杂居之地。虽是个贫穷地方,但所幸已平息战争烽烟。萧汉申从陕西进入甘肃古浪,一到该地,他就开始体察民情,了解民俗,帮助当地百姓解决各种困难,着力协调回汉等民族之间的关系。他处处以身作则,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他整肃吏治,革除弊端,提倡新政。他十分重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士子及百姓的拥戴。他还以丝绸之路重镇的有利条件,鼓励当地发展商贸,使古浪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受到上司的赏识。
萧汉申在古浪为官前后四年。不久,其母赖大孺人去世,他遂于癸酉年离开古浪,回家奔丧。服丁忧,服除后,仍赴京候选,任河北保定观察署。嘉庆二十年(1815)春,萧汉申逝于署内,时年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