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翼赚兰亭,指的是唐太宗御史萧翼从
王羲之第七代传人僧智永的弟子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唐代大画家
阎立本据此创作了《萧翼赚兰亭图》,现藏
辽宁省博物馆。
东晋大
书法家王羲之于穆帝永和九年(353年)
三月三日同当时
名士谢安等41人会于
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当时王羲之用绢纸、鼠须笔作兰亭序,计28行,324字,世称兰亭帖。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六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藏之。
唐太宗喜欢书法,酷爱王羲之的字,唯得不到兰亭序而遗憾,后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唐太宗召见群臣,毫不掩饰地说:“朕
梦寐以求右军兰亭帖,谁能用计从辩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赏。”
尚书仆射房玄龄向唐太宗推荐
梁元帝的
曾孙,多才善谋的
监察御史萧翼担当此任。
唐太宗召见萧翼,萧翼奏道:“陛下!我若作为
公使去取兰亭帖是行不通的,请陛下给几件王羲之父子的杂帖,让我私自行动。”
萧翼换上了黄衫,打扮成山东书生的模样,随商船来到
山阴永欣寺。他选择太阳快落山进寺,缓步而行,装着
若无其事的样子观看寺中的壁画。当他来到辩才的寺院时,故意停步不前。辩才见这位气宇不凡的游客,便上前施礼问道:“何处
施主光临寒寺?”萧翼
彬彬有礼上前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卖完蚕种顺道游历圣寺,在此有幸遇上
高僧大师,快哉!快哉!”当晚辩才请萧翼进房用茶,两人下棋抚琴,谈天论地,评文述史,探讨书法,两人
情投意合,皆觉
相见恨晚。辩才见萧翼不同常人,便心生疑窦,酒后赋诗,以探虚实。诗云:
萧翼为了打消辩才的疑虑,当场也和了诗,两人尽欢通宵。临别时,辩才
依依不舍,请萧翼方便时再次光临寒寺。
隔了几天,萧翼带来美酒看望辩才,如此往返两三次,辩才羡慕萧翼
满腹经纶,疑团也就渐渐消失了。有一次,萧翼拿出
梁元帝书写的《识贡图》书帖请辩才指教,辩才赞叹不已。从这以后辩才对萧翼更是无话不说。闲谈时,萧翼对辩才说:“弟子自幼喜欢临帖,现在还珍藏着几件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辩才听说是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连忙请萧翼带来看看。第二天辩才看过萧翼带来的
二王的
字帖后说:“真迹倒是真迹,可惜不是佳品。贫道有一王羲之的真迹,颇不平常。”萧翼追问是何帖,辩才毫不犹豫说是兰亭帖。萧翼见辩才上了钩,故意装出
若无其事地说:“数经战乱,王羲之的兰亭帖怎么还会在世呢?一定是
赝品。”辩才怕萧翼不相信,连忙将藏在屋梁槛内的兰亭帖拿下来给萧翼观看。看后,萧翼故意说是假的,于是引起二人争论不休。
辩才自从将兰亭帖给萧翼看后,就不再藏在屋梁上了。把它和萧翼带来的御府
二王杂帖一起放在书桌上。一天,萧翼趁辩才外出做客,来到了方丈室,他请
小和尚打开门,谎称自己将书帖遗忘在床上了。
小和尚见是经常出没在大师房的萧翼,没加思索就开了门。萧翼将兰亭帖和和御府
二王杂帖放进衣袋内,转身就走了。
萧翼智取
墨宝回到京城长安,唐太宗
欣喜若狂,大摆宴席招待萧翼及群臣。宴席上唐太宗当众宣布:
房玄龄荐人有功赏锦彩千尺。萧翼加官五品,晋升为
员外郎,并赏住房及金银宝器。辩才犯欺君之罪,本应加刑,因年迈获免。唐太宗宽大为怀,还赐给他谷物三千石。辩才深感皇恩,将赐物变卖,建造了一座精美的三层
宝塔放置在永欣寺内。他因兰亭帖一事欺君受吓,身患重病,一年后便去世了。
关于萧翼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萧翼把兰亭集序带回长安后,太宗予以重赏。二是萧翼因骗的兰亭集序而内疚,出家做了辨才的徒弟。《
贞观之治》用的是第二种说法,但史学界认为第一种说法更可信一些。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索画,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
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炉上备茶;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