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列兹湖(英语: Lake Sarez,俄语: Сарезское озеро)位于
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境内,海拔3500米,是目前全世界最高、体积最大、蓄水最大的天然
堰塞湖,湖长约61公里,宽3.3公里,面积79.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1.8米,最大水深505米,蓄水量达170亿立方米。湖岸线长度162公里。湖水以每秒70立方米的流量渗过大坝,流向下游形成
巴尔坦格河。
简介
1911年2月18日夜萨列兹发生了里氏6.5-7.0级的大地震,地震引发了约220万立方米的塌方,形成了长约5公里,宽约3.2公里,高约567米的Usoi 堰塞坝。Usoi 村被掩埋。由于堰塞坝高达500多米,直到1914年4月,湖水的水面才达到堰塞坝的坝顶,溢出而下。直到1920年湖面高度才逐渐稳定至今。
2002年有报告说湖面平均一年升高20厘米;另一方面堰塞坝因受到侵蚀而在降低,还有侧边山崩的可能。该湖堤坝由地震引发的泥石流自然形成。塔全境处于地震活跃地带。地震专家估计湖泊所处地区在上一次地震后再经过80年-130年后可能再次发生大的地震,即已经进入再次爆发地震的危险期内。一旦发生,萨列兹湖堤坝有崩溃的危险。萨列兹湖一旦决堤,巨大的湖水往外倾泻,预计将首先吞没塔国境内部分地区,同时波及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洪水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咸海,殃及几百万人口,中亚地区生态环境也将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塔已经认识到萨列兹湖问题的严重性,但迫于自身财力有限,面对大自然威胁却又无能为力。塔在许多国际场合呼吁中亚各国和国际社会重视萨列兹湖问题,共同找出解决办法。这个堰塞湖形成已近一百年了,大坝溃决的威胁仍然存在,受影响的还不止塔吉克斯坦一国,而是四国,总计数百万居民。
现状
塔吉克国家危机与民防委员会主管马斯卡耶夫(Kadam Maskayev)在一次研讨会上强调:「这座湖是因强震而起,而且仍位於地震带上,更位於海拔3000公尺以上,我们不能低估背後的危险。」另有报道说,那里的巴唐村的居民已在接受水坝破堤紧急应变程序的训练。这项训练计划是世界银行为了降低湖泊所造成的风险,而进行资助的一部份。
地震的发生和造成地面上巨大的变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也无法抗拒,但在对它有了认识后,避开它的危险,并因势利导,也还有可以利用的一面,值得去研究。如:对湖区及周围地区进行地震监测,做好灾害预测工作;研究将湖水引导到咸海的方案,减少该湖水位,降低决堤风险,同时为拯救咸海服务,可谓一举两得。在塔政府的一再请求下,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关注萨列兹湖问题,世界银行已经为进一步研究萨列兹湖问题提供了少量资金支持。
一项耗资430万美元的计划正在实施,尽力避免最糟情况发生,河谷内村落均设有储藏室,储存粮食、饮水与药品,因此当水坝倾颓,居民若能逃过第一波洪水,纵然暂时与外界断绝联系,至少也拥有紧急物资。部分塔吉克官员则希望化危机为转机,在研讨会中亦有专家提议,为使水压维持稳定,考虑挖掘节水量的渠道,将水源引入目加伯河;也有专家建议兴建水力发电厂,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两者花费估计约三亿美元,并让湖面下降约50公尺。
塔吉克总统拉蒙(Imomali Rahmon)提出另一项构想:修筑通往中亚各国的水管,他认为这是「很棒的人道计划」,呼吁中亚政府携手结盟,并与国际发展组织实践这个方案,拉蒙於4月30日向国会联席会议演说时公布此一计划,并表示:「送水给渴望的人民是伊斯兰教最佳真义」。各方专家虽然赞扬拉蒙的企图心,但一般认为很难实现,主要障碍於各国政府对水资源运用存有歧见,官员对水资源管理亦难获共识,纵然各国同意,工程期间仍有多项窒碍难行之处。
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共用萨列兹湖水源的想法很棒,但塔吉克根本难以募得所需投资,况且除了财源与技术问题之外,要落实如此庞大的计划也需极大人力资源」,该名经济学家指出,塔吉克相当缺乏能投入相关工程的技术劳工。相较於水管网络,渠道与电厂可能是更长远的计划,最大问题在於国内基础建设匮乏,水坝与最近的城市相距150公里,而且地形崎岖,大多只能利用四轮驱动车往来其间,光是要修筑道路运送电厂设备便将所费不赀,根据估计,每公里将花费数十万美元。
预防与监测
2021年10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牵头,联合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塔吉克斯坦紧急情况与民防委员会等单位在塔吉克斯坦的萨雷兹湖大坝上建成首个基于北斗技术的大坝变形监测系统。该系统同日开始正式运行,可提供实时毫米级变形监测服务。
萨雷兹湖大坝变形监测系统由北斗信号采集模块、太阳能光伏供电模块、区域网络传输和VSAT卫星网络通信模块、实时数据精密解算模块四部分构成,实现了对萨雷兹湖大坝的实时连续毫米级变形监测,用以为大坝的安全提供科学参考。
研制团队十多年来在北斗攻坚的基础上,结合萨雷兹湖恶劣环境条件,攻克了低功耗轻重量便携式北斗监测终端技术、超长时间连续稳定光伏供电技术、局域广域联合的稳定通信技术、复杂环境气候下北斗实时毫米级可靠定位技术和监测系统完好性监测与防控技术。经过技术攻关、国内模拟测试、国外联合调试、大坝实地集成,最终完成系统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和推广北斗应用,结合桥梁、尾矿、滑坡、楼宇、大坝等广泛的变形监测需求,授时中心团队基于萨雷兹湖变形监测系统研制并推出“一带一路”北斗泛在变形监测服务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北斗实时高精度变形监测数据解算技术服务。
2023年2月23日,塔吉克斯坦东南部穆尔加布地区发生7.2级地震,震中距萨雷兹湖仅52公里。震后第一时间,大坝监测系统回传的实时数据帮助塔方迅速对灾情进行了高效、精准的研判。在2023举办的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杜尚别分中心执行主任马吉德·古拉约佐夫应邀做北斗国际应用报告时表示:“该项目为当地和国际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和应急通信支持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个成功的科研范例,将有助于两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截至2023年,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已研制并推出“一带一路”北斗泛在变形监测服务平台。除萨雷兹湖大坝项目外,该平台已在吉尔吉斯斯坦高速公路边坡监测、塔吉克斯坦雪崩监测方面陆续进行了技术推广示范,对推动北斗国际应用和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信息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国家数据局,编写了《数字“慧”就发展之路》图文集,“中国北斗:守护萨雷兹湖一方安澜”入选其中。如今,“萨雷兹湖乌索伊大坝北斗变形监测应用”系统已成为中塔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样板。在2023年召开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举办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十年成果展,项目成果入选集中展示,生动展现创新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的务实成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