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斯瓦蒂河
印度西北部河流
萨拉斯瓦蒂河(Sarasvati River),梵语天城体: सरस्वती नदी (拉丁转音:sárasvatī nadī),是出现在南亚次大陆的古代史诗《梨俱吠陀》中的一条河流。经过考证,多数学者认为,现今流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的Ghaggar-Hakra 河(见左图)即为此河流的中段,在印度国被称为克格尔河(Ghaggar),在巴基斯坦国被称为哈克拉河(Hakra)。该河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端,古代时,自喜马拉雅山脉向西南流入阿拉伯海,全长约1400千米(见下图),在巴基斯坦段的河床宽度约2-10千米,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人为对土地的过渡开发等多重因素,河流断流干涸。现今克格尔-哈克拉河是南亚次大陆一条内陆间歇性季节河流。
图1说明:为萨拉斯瓦蒂河(Sarasvati River)公元前4000年与现今状况的对比。图1中:橘红色线段为古河道;蓝色线段为今天的河道;黄色线格区域在古代是良田,今天为塔尔沙漠;浅蓝色区域为古代海洋。
通过对吠陀史诗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南亚次大陆的上古时代,萨拉斯瓦蒂河极受尊敬,她被称为河流七姐妹中的最伟大者,《梨俱吠陀》里就有三首颂歌专门献给她(见《梨俱吠陀》第6.61、7.95和7.96章节)。而此时的恒河流域还处在未开发状态,那时南亚次大陆的圣河是萨拉斯瓦蒂河。因此通过对该河的研究,为解开上古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南亚次大陆在公元前2600年-前1900年间,曾产生过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文明,分布在印度河流域上的两大城市中心: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是其代表,而现代考古表明,此时期的主要城镇和村落更多分布在萨拉斯瓦蒂河沿岸,图2是此时期文明遗迹的分布地点,而由于印度河文明的2座代表城市今天都在巴基斯坦国,因此印度学者更倾向认为,印度河文明应称为“印萨两河文明(Indus-SarasvatiCivilization)”。
公元前2000年左右,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人为对土地的过渡开发等多重因素,萨拉斯瓦蒂河流断流干涸,因此有观点认为,这是导致印度河文明崩溃的主要原因,当时的部族向东方迁移,造成南亚次大陆城市文明出现了断层。公元前1500年,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从此这里开始了新的文明发展阶段。当然,学界对上述论断存有争议。
萨拉斯瓦蒂女神,是远古南亚次大陆的人们将萨拉斯瓦蒂河人格化的结果。雅利安人所尊崇的婆罗门教(其后发展为印度教),将其演变为三大主神之一梵天的妻子,又名辩才天女,由此逐渐从河神发展成为司掌各种智慧和知识的女神,梵语被认为由她所创造,梵语中“语言”一词本身就成了辩才天女的一个称号,她更是文艺和科学的保护神。大乘佛教的密宗,在印度兴起后,辩才天女也被引入到此佛教教义中,成为重要的护法和本尊,后随着佛教的东传而进入东亚文化圈。至今,印度教仍有膜拜辩才天女的节日萨拉斯瓦蒂节(在印历的星月,公历1-2月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4 21:0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