萼翅藤(Getonia floribunda Roxb.)是使君子科,萼翅藤属披散蔓生
藤本,高可达10米或更高,枝纤细,叶对生,
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基部钝圆,叶面绿色,主脉及侧脉上被毛,侧脉连同网脉在两面明显;叶柄密被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和聚生于枝的顶端,形成大型聚伞花序,花序轴被柔毛,
苞片浅绿色,卵形或椭圆形,密被柔毛;花萼杯状,外面被柔毛,
裂片三角形,直立,两面密被柔毛,外面疏具鳞片;假翅果,3-4月开花,5-6月结果。
形态特征
披散蔓生
藤本,高5-10米或更高。径约5毫米,密被柔毛。枝纤细。叶对生,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2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圆或渐尖,基部钝圆,叶面绿色,被柔毛或无毛,主脉及侧脉上被毛,背面密被鳞片及柔毛,
侧脉5-8(-10)对,连同网脉在两面明显;叶柄长(8-)10(-12)毫米,密被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和聚生于枝的顶端,形成大型聚伞
花序,长5-15厘米,花序轴被柔毛,苞片浅绿色,脱落;花小,两性;
苞片卵形或椭圆形,长2-3毫米,密被柔毛;
花萼杯状,外面被柔毛,长5-7毫米,5裂,裂片三角形,长2-3毫米,直立,两面密被柔毛,外面疏具鳞片;花瓣缺;雄蕊10,2轮列,5枚与花萼对生,5枚生于萼裂之间,花丝长2-3毫米,无毛;花药2室;子房长3-4毫米,1室,胚珠3,悬垂。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盈江)、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槟榔屿)、缅甸、泰国、孟加拉和印度(德干高原)。萼翅藤分布区气候受印度洋暖流影响较深,具有
气温较高,雨量丰沛,干湿季十分明显的特征。年平均温22.7℃,极端最低温2℃,年降水量2856毫米,90%集中在5-9月,相对
湿度82%。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5.5。在海拔300-600米的季雨林中或林缘常见。
2015年,德宏州第二次重点野生植物调查中发现萼翅藤在瑞丽市新分布。萼翅藤2处分布点:①发现于瑞丽市芒林水库,数量1丛(东经97°38′29.8″;北纬23°56′29.7″,海拔805米);②发现于瑞丽弄岛(东经97°35′13.3″;北纬23°55′9.0″,海拔1050米),数量3丛。靠近路边,受人为影响严重。萼翅藤生境为典型的季节雨林,但由于萼翅藤多生在较为湿润的环境下,周边物种有向山地雨林过度的趋势。
中国瑞丽发现萼翅藤的地点相较于之前报道的分布地点,纬度偏南,海拔更高,可达1050米,已突破600米的上线,生境气候更加倾向于山地雨林。这一发现不仅扩大了萼翅藤在云南的自然分布区域,更为可贵的是将为今后研究萼翅藤群落属于山地雨林还是季节雨林提供科学的探究条件。萼翅藤新发现点位于路边,假泽兰覆盖,遭受人为破坏和外来入侵物种的双重影响,生存困难,呼吁加强保护,建立萼翅藤极小物种保护小区。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也可试用扦插法繁殖。
主要价值
科研:萼翅藤是一种古老孑遗的单种属植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观赏:园林中可与山石配植装饰岩石园或制作
盆景,适用于中国华北、西北干旱地区居民点和风景区的绿化。
药用:萼翅藤叶用作强壮药和去毒药,为妇女分娩后15天内作茶的饮料,也用作裹烟的叶子。果用作兴奋剂。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
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Ⅰ级。
濒危种。萼翅藤为单种属植物,在中国分布范围十分狭窄。由于森林破坏比较严重,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云南盈江县那邦霸已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建议从速建立机构,加强保护。产区有关单位应引种栽培,开展繁殖试验,扩大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