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
1903年,汤姆森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由于存在电子,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汤姆森认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而电子镶嵌在原子上。
历程
①在汤姆森之前,道尔顿的学说认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但汤姆森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因此他在道尔顿的模型上作出改进,他认为原子还是一个实心球体,正电荷负电荷就象葡萄干一样嵌在这个球上,成为一个“葡萄干布丁”模型。
②汤姆森猜测原子中一定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并由此提出新的原子模型:原子呈圆球状充斥着正电荷,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像一粒粒葡萄干一样镶嵌其中。由于“布丁”和“葡萄干”所带的电荷正好保持一个平衡,所以整体呈电中性。这就是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实验研究
汤姆森通过给真空状态下的阴极射线管加磁场,发现阴极射线带电,里面有比氢原子还轻1000倍的粒子,而且这种粒子在电磁场中会发生偏转。不光是氢原子,其他原子产生的阴极射线都有相同的性质,所以汤姆森认为阴极射线是由很轻且带电的粒子构成。由此发现了电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9 22:57
目录
概述
历程
实验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