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粉病是由葡萄钩丝壳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葡萄上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及果实等幼嫩器官,老叶及着色果实较少受害。
病害特征
病原为葡萄钩丝壳菌(Uncinula necator (Schw.) Burr.),属
子囊菌亚门。
形态特征
菌丝表生、半永久、有隔膜、透明,具有多裂片的附着胞,它突破短桩,突破角皮层和细胞壁后,在表皮细胞内形成球状吸器。菌丝直径4-5微米,形成多隔膜分生孢子梗(长10-400微米),菌丝是匐生长,而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垂直,生长颇密分生孢子透明,圆筒形至卵形,单胞,内含颗粒(16.3-20.9)微米×30.3微米×34.9微米。孢子呈念珠状串生,最老的孢子在串的顶端。在田间的孢子串很短,只有3-5个。闭囊壳呈球形,直径80-105微米,在寄生所有发病部位的表面发生闭囊壳有长形、带弹性和多隔膜附属丝,成熟时顶端呈独特的钩形。闭囊壳色泽由白变黄,成熟时呈黑褐色,含有4-6个子囊。
子囊卵圆形至近球形,无色,大小(50-60)微米×(25-35)微米,子囊含4-7个卵形至椭圆形透明子囊孢子,成熟时多为4个。子囊孢子无色,单胞,大小(20-25)微米×(10-12)微米。活的子囊孢子萌发时形成一条或多条短芽管,然后每个芽管迅速形成多裂片附着胞。
生理特性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5-30℃;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8-30℃,在37-40℃的高温中菌丝和分生孢子都不能存活太久,然而却能耐16.5℃的低温。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4-35℃,以25-28℃萌发率最高。该种病原可侵染葡萄科葡萄属、
爬山虎属、
白粉藤属、
蛇葡萄属植物。
为害症状
葡萄白粉病可以侵染叶片、果实、枝蔓等所有绿色部分;幼嫩组织比较容易受到侵染和为害,老叶也会受害。
枝蔓:新梢发病先出现星状病斑,上有白粉;枝条木质化后出现褐色到黑色病斑。
叶片:病芽发出的新梢生长缓慢,叶片卷缩。叶片上病斑与霜霉病症状相似,但病斑更小,叶背面的叶脉变黑。叶片正面覆盖白粉,严重时,白粉可布满叶片,叶片卷缩,枯萎而脱落。幼叶受害后,叶片产生没有明显边缘的“油性”病斑,迎着太阳光看病斑呈半透明,逐步发展后上面覆盖有灰白色的粉状物。
花序:花序发病,花序梗受害部位颜色开始变黄,而后花序梗发脆,容易折断。穗轴、果梗和枝条发病后先是白色粉末覆盖,以后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或黑褐色斑,羽纹状向外延伸,表面依然覆盖白色粉状物。受害后穗轴、果梗变脆,枝条不能老熟。
果实:果实对白粉病敏感,糖分在8%之前的任何时期,都能感染白粉病;糖分超过8%,对白粉病就产生抗性,一般不会再被侵染,但是(糖分在8-15%)被感染的果实能产生分生孢子;果实的含糖量超过15%,果实不会被侵染,已经被侵染的果实也不会再产生分生孢子。果实发病时,表面产生灰白色粉状霉层,用手擦去白色粉状物,能看到在果实的皮层上有褐色或紫褐色的网状花纹。小幼果受害后不易生长,果粒小,易枯萎脱落;大幼果得病后容易变硬、畸形,易纵向开裂;转色期的果粒得病后糖分积累困难,味酸,容易开裂。
侵染循环
葡萄白粉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被害组织上的闭囊壳也是病菌重要的越冬形态;在保护地或中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被害组织的上的菌丝和分生孢子也可以越冬,成为重要的病菌来源。借风雨传播,落到寄主表面萌芽侵入。第二年春天芽开始萌动后,菌丝体就会产生分生孢子,闭囊壳就可以产生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借助风或昆虫传播到刚发芽的幼嫩组织上。如果条件合适,分生孢子就可以萌发,侵入寄主使葡萄得病,出现第一批发病新梢(病叶、病枝条)。对于芽鳞间有菌丝体越冬的,芽开始活动或生长时,病菌也活动生长,发芽后即成为病芽、病梢,然后产生分生孢子再传播为害。
流行规律
一般从6月中旬至9月中旬,只要气候条件适宜,葡萄白粉病即可发生。
气候因素
葡萄白粉病的生长和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与大多数的真菌不同,葡萄白粉病菌是一种最能耐旱的真菌,虽然较高的相对湿度利于其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但在相对湿度低于8%的很干燥条件下,其分生孢子也可以萌发;相反,多雨对白粉菌反而不利。生长季节干旱的葡萄种植区,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于雨水中等的葡萄种植区,遇到干旱年份,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机会就大;生长季节雨水多的地区,白粉病不易发生和流行;所以设施栽培的葡萄(避雨栽培、温室和大棚葡萄)最有利于葡萄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栽培因素
凡栽培过密,施氮肥过多,修剪、摘副梢不及时,枝梢徒长,通风透光状况不良的果园,植株表皮脆弱,易受白粉菌侵染,发病较重;嫩叶、幼果易感病,叶片老熟,果粒着色后,即很少发病。栽培条件对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应采取综合性的病害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农业预防
化学防治
区域规划,推行标准化生产,一、二次果生产区域设置推行统防统治。
发病后立即用治疗剂+保护剂+粘着剂进行全园喷雾;然后摘除发病器官,特别是果穗周围的叶片和病穗;其次是在上次施药后5天第2次用治疗剂+保护剂(对发病率重区进行挑治)喷施;过5天再用治疗剂+保护剂+粘着剂进行全园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