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湾位于李家山镇最下端、与西宁市城北区接壤、地处金娥山南部,湟水河东部,东临海子沟,南隔崖头与西宁相望,西隔西山,北隔十几个村庄与天然生态地质森林“娘娘山”接壤。
基本概况
董家湾位于李家山镇最下端、与西宁市城北区接壤、地处金娥山南部,湟水河东部,东临海子沟,南隔崖头与西宁相望,西隔西山,北隔十几个村庄与天然生态地质森林“娘娘山”接壤。
地处天然水库贾尔吉水库的下游。共8个社,四百余户,人口两千多。境内海拔在米2000—2300之间,年均降雨量39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
鲁云公路两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湿润,光热充足,是种植油菜籽、小麦、大豆等优质农作物的适生区。
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胡麻、大豆、油菜籽。主导作物为小麦、油菜籽、马铃薯,马铃薯产量相对较高。
自然资源
鲁云公路两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湿润,光热充足,是种植油菜籽、小麦、大豆等优质农作物的适生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胡麻、大豆、油菜籽。主导作物为小麦、油菜籽、马铃薯,马铃薯产量相对较高。
全村现有耕地1600亩,林地5000亩,传统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并辅温室种职业。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耕地的开发、以温室种植为主的主导产业逐渐形成,种植减少,解放了劳动力,并涌现出以温室大棚为代表的蔬菜种植业、蔬菜生产示范大户、经济建设乡村新貌。
发展规划
立足于实际,村两委确定了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突破口,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力争使新农村建设2008年全面达标。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和谐小康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规划建设期限
自2014年至2018年,力争通过4年时间,把董家湾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铺设小巷水泥路。
(2)治理马路卫生脏乱差。
(3)改造、扩建自来水厂,延伸输水管网,彻底解决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4)巩固、改造社川河河堤。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大棚菜和设施农业,保障集镇菜篮子工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围绕茶园温室大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2)有计划地对街道、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3)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4)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高层居民建筑,节约土地。
(5)完善自来水价格调节机制,鼓励节约用水。 5、规范整顿市场,繁荣商贸经济
(1)划行规市,消除马路市场。
(2)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
6、加强村民教育,深入开展“五学”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素质。
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
7、繁荣文化市场,支持鼓励老年协会等群体性娱乐组织,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8、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
9、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努力构建和谐新村。
10、维护社会大局,为村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1、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