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纪念馆
人物专题纪念馆
董必武纪念馆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陵园大道1号,坐落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历史纪念馆与红安将军馆之间后半山腰,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70平方米,是一所纪念董必武而建的人物专题纪念馆。1986年2月15日,主体工程竣工,同年3月5日开馆;2006年3月5日在董必武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新开馆。
历史沿革
董必武纪念馆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和有关指示精神而建的。中央宣传部于1984年9月4日以中宣发函[84]189号文作了回复,同意在红安县建立董必武纪念馆,作为缅怀先辈,教育来者的活动阵地。同年9月13日,省委办公厅复函并指示红安县委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联系,着手进行建馆工作。
1985年4月,潘知为建馆筹资30万元。同年4月5日,董必武纪念馆破土奠基,县委成立了筹建领导小组,定专人挂帅,县文化局具体负责基建和筹建工作。同年5月18日,中宣部向中央书记处提交了关于《朱德、董必武、林伯渠、贺龙、王稼祥、李维汉诞辰纪念问题的请示报告》。根据这一精神,县筹建领导小组决定,在董老诞辰100周年前,建成董必武纪念馆。
县城建局负责展馆设计和室内灯光设计。两项设计方案经中南设计院等单位专家评审后,县筹建领导小组批准动工兴建。从1985年7月中旬开始,县城建部门主要领导深入工地调兵遣将,抓工程进度和质量,施工队伍日夜加点,得到县委领导表扬。同年7月11日,纪念馆门楼、第一展厅、第二展厅(主厅)、接待室建成但未装修,原筹集的30万元已经用完,第三、第四两个展厅只下了基脚,面临停工。省委立即派省财政厅计财处处长来工地了解情况,增拨50万元资金(含筹展经费20万元)。
1986年2月15日主体工程竣工。同年3月5日开馆。
2002年5月,在开放的二十年间,董必武纪念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维修,包括基础建筑和陈列布展。7月由董必武纪念馆馆长戴剑华将县文物局编制的《董必武纪念馆陈列修改预算方案》交董老长子董良羽呈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
2002年3月,县文物局已开始陈列方案的准备工作。同年6月10~15日,在北京举行了董必武纪念馆陈列方案审稿会。邀请到牛立志(曾任董老秘书)、中央文献研究室聂菊荪、杨瑞广、李惠斌研究人员、董老的子女等参加了会议。
2003年1月9日,省长罗清泉批转常务副省长周坚卫,批示在当年的计划中安排。接着,省发改委多次对维修工程改造费用和陈列布展等项目进行论证。同年3月,省财政拨款369万元,其中房屋维修改造资金205万元,陈列布展资金164万元。同年4月8日闭馆维修。同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省委组织部长宋育英、省民政厅长傅德辉及市、县领导陪同下来董必武纪念馆维修改造工地视察,提出了指导意见。同年9月18日,维修改造工程竣工并验收。
2005年,县委又请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夏传鑫、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李惠斌、湖北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胡传章来县,对陈列方案进行审查、修改和完善。经过公开招标后,同年7月11日中标单位进馆开始布展制作。
2006年2月底,布展结束。同年3月5日在董必武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新开馆。同年6月3日,省文化厅博物馆处处长、武汉市博物馆馆长、“八·七”会址纪念馆馆长等来馆验收陈列布展工程。同年7月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视察董必武纪念馆表示满意。
2010年元月以后,董必武纪念馆免费开放。
建筑布局
综述
董必武纪念馆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历史纪念馆与红安将军馆之间后半山腰,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70平方米。分正、东两院,三个展厅,一个多功能报告厅。董必武纪念馆门口需登上45级台阶,迎面抬头可见正面门楼匾额上徐向前元帅题写的“董必武纪念馆”六个鎏金大字,门楼采用木板铜钉的仿古门,有三个门框。进入正门便是纪念馆的正院,院子中央安放着董必武半身铜像;基座上“董必武纪念像”六字由邓小平题写;基座的后面是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合葬墓,2000年10月6日(农历重阳节),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安放在纪念馆内。墓后是一道15米长,6米高的屏风,上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启功书写的“董必武同志生平”;正院的东面有一侧院,环绕正、东两院建有三个大展厅和一个多功能报告厅。
纪念馆的建筑设计与所纪念人物的身份、历史地位、革命功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纪念董必武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中国的法制奠基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做的贡献,在建筑设计上保持了传统的民族风格,与董必武的人格气质相匹配。
展厅
综述
董必武纪念馆序厅是大幅万里长城油画,表达了董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浩瀚胸怀。第一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辛亥革命失败后董必武东渡日本的内容。第二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的内容。第三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董必武的崇高思想品德。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历史事件,每个展厅的面积大小、展线长短都有所不同,在传统的对称格式中又有不对称的变化。纪念馆为中国庭院式结构,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庄重,与陵园整体风格一致。环绕庭院建有三个展览陈列室,三室之间由上、下台阶连结,观众可两次休息放松。展厅与庭院地面、踏步与护栏全部用花岗岩石砌成。
基本陈列
序厅
以董必武座像为主体,以万里长城的油画为背景,左面墙壁上为前言和4张照片,照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出了董必武曾经战斗过的重要地方,右面则是由玻璃板制作的隔墙,上面镶嵌着董必武亲笔题写的两首诗词,一首为《病中见窗外竹感赋》﹔“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笄尖出土忙”,另一首为《车过嘉兴南湖有感》:“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濠访旧踪”。在序厅的左角处设有一台触摸屏,用电子的方式,介绍了董必武纪念馆的展览内容和形式,概括了董必武一生中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贡献及任职情况。
第一单元革心革面探求救国救民道路(共分两个组,第一组:勤学少年清末秀才。第二组:投身辛亥革命开展反袁护法斗争。)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3月5日,董必武诞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一户清贫的教书先生家庭。5岁入私塾,17岁中秀才。因愤恨封建官衙的暴戾,遂放弃乡试,转投新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湖北省文普通中学前后,开始探求救国救民道路,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清宣统三年(1911年),积极投身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从此以革命为职志,成长为民主革命战士,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并两次东渡日本攻读法律,坚持开展反袁护法斗争,参与领导鄂西护法军事运动,迭败迭起,愈挫愈奋。
第二单元坚信马列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共分个三组,第一组:接受马列主义组建湖北共产党组织。第二组: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三组:发展中共组织开展工农运动。)
经历五四运动洗礼的董必武,不断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决心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民国九年(1920年)8月,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为基地,及起建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民国十年(1921年),同陈潭秋一道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在指导反军阀统治的鄂西军事工作结束后,即致力于扩大中共组织和开展工农运动,使革命力量由学校、城市逐渐发展到工矿和农村。
第三单元分清敌友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分三个组,第一组:组建和领导湖北国民党组织。第二组:策应北伐战争。第三组:领导湖北全省国民运动。)
二·七惨案的发生、使董必武更加深刻认识到广泛唤起民众的重要。民国十三年(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经国民党中央同意,董必武以国民党老党员的身份主持筹建湖北省国民党组织。在国民党二大上董必武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后,被派驻鄂指导国民党党务。董必武坚持共产党员站在中心地位的原则,领导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和湖北省政府,分清敌友,加强国共合作,将国共两党组织发展至全省大多数市县,推动以工农为主体的国民运动日益高涨,开展迎接北伐的策应工作,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为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单元武装工农投身土地革命洪流(共分三个组,第一组:发动工农武装起义。第二组:从莫斯科回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组:长征到达陕北。)
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面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董必武明确提出“凡是革命,非武装不可”,力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秘密组织干部投入工农武装起义。后按组织安排去苏联学习。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回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从事党的干部教育、纪律监察和革命法制建设的工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尽艰险,于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尔后,主持中共中央的纪检工作和干部教育工作,平反冤案,培养干部。
第五单元再促合作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前卫(共分五个组,第一组:恢复和领导中共在武汉地区的工作。第二组:在国民参政会上的斗争。第三组: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四组:参与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工作。第五组: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为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董必武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离开延安到达武汉,贯彻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开展和恢复中共在长江沿岸一带的工作,为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打下基础。在武汉和重庆,董必武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重要领导职务,一直协助周恩来将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统战工作与群众工作巧妙配合起来,在国民参政会内外运用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原则,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战胜利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董必武在美期间的活动,提高了中共的国际地位。
第六单元华北建政为缔造新中国而奋斗(共分四个组,第一组:反对内战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第二组:领导华北人民政府支援解放战争。第三组:参与筹建新中国。第四组:主导新中国的民主建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董必武自美回国,参加旧政协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斗争,继续协助周恩来在重庆、南京、上海坚持反对内战独裁,争取和平民主。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撤回延安后,受中共中央委托,领导华北各解放区的财经工作,筹建和主持华北人民政府,全面建设华北,支援解放战争,同时参与筹备召开新政协,为新中国诞生铺设了基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作为政务院副总理的董必武,参与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建国初期的重重困难,并主导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政权建设,确立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七单元依法办事为社会主义法制奠基(共分三个组,第一组:“依法办事”——董必武法学思想核心。第二组:“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前提。第三组:“有法必依”———“依法办事”的关键。)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有着系统的法学理论、丰富的司法实践和强烈的法制观念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受命主持政法工作。根据长期革命实践的探索和不同国家法律的比较,认定法制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一项主要内容,率先提出了“依法办事”的治国主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治思想,强调要教育人民守法,共产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守法,政府要依法行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内活动。
第八单元心系国家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共分二个组,第一组:视察各地体察民情。第二组:对外交往,增进友谊。)
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董必武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2年2月,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怀着一片赤忱,自勉要“做些对子孙万代有益的事”,不顾年迈体弱,继续一面走遍祖国各地,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关心百姓冷暖,考察民情民意,并大力侣导植树造林、沼气利用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举措,一面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以增进与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直至董必武生命的最后一息。
第九单元甘为民仆,风范昭示后人(共分四个组,第一组:立党为公永葆本色。第二组:热爱人民﹑战友情深。第三组:“勤则不匮”“俭以养廉”。第四组:诗书生活情意盎然。)
热爱人民、为人民谋利,是董必武终生坚持不渝的追求。朴素诚实、勇敢刚毅,是董必武自幼养成的美德。酷爱诗书、尊师重友,是董必武一生的情怀。董必武那遵从马列的坚定信仰,立党为公的广阔胸襟,艰苦踏实的奋斗精神,勤俭清廉的革命品格,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纪念厅展出中共中央在红安、北京为纪念董必武诞辰一百周年、一百一十周年举行座谈会。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及其纪念活动。董必武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纪念馆的情景。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部分全国知名画家为纪念董必武诞辰一百周年时所作的作品。影视报告厅播放董必武音像资料片。
临时展览
自1986年正式开放以来,董必武纪念馆先后举办过四个临时展览:《纪念董必武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名人书画展》(1986年)、《董必武革命功绩和革命风范展》(1987年)、《董必武珍贵文物展》(2004年)、《董必武照片展》(2005年),其中《董必武革命功绩和革命风范展》《董必武珍贵文物展》两个展览赴武汉地区进行过长达三个月的巡回展出。
藏馆文物
综述
董必武纪念馆馆藏文物共2669件,书画作品100余件(含董老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照片510张,艺术品9件。藏品来源由中央批准红安兴建董必武纪念馆后,县博物馆组成三个文物、资料征集小组,分别到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上海“一大”纪念馆、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武汉市文物管理处等单位,请他们提供和复制有关董老的文物、资料;另一方面,向董老的亲属、同事、朋友和老部下进行征集。在各方面的大力协助和无私支援下,于较短的时间内,共征集到文物、资料2669件。
董必武纪念馆开馆后,副馆长夏先友(主持工作)陆续带队或派人外出征集文物资料38件,以补充展览不足。1986年4月,借纪念董必武诞辰100周年之际,向全国著名书画家发函征集作品,共收到书法(画)作品70余件。2003年底,通过董必武纪念馆顾问夏传鑫的关系,将正在搬迁的中国革命博物馆有关董老的藏书10000册,捐给董馆,时任馆长戴剑华亲自从北京运回。
藏品保护
自董必武纪念馆隶属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后,库房及文物藏品暂由县文物局保管,还没移交。
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
董必武纪念馆主要宣传途径有:通过阵地接待,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50余万人次;举办巡回展览,把展览送到大专院校和青少年集中的场所,曾举办过《董必武革命功绩和革命风范展》《董必武珍贵文物展》两个展览赴武汉地区进行过长达三个月的巡回展出;办馆刊、发行纪念册、纪念邮册、简介等宣传刊物。
学术研究
1986年3月5日,中共湖北省委在红安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董必武诞辰100周年大会”。6日在县青年公寓会议室举行“湖北省纪念董必武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出席大会的中顾委常委伍修权为学术会题词:“研究董老,学习董老,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2篇。
1986年,《董必武纪念馆简介》《董必武纪念馆两次布展陈列大纲》(1986年、2005年版)出版。
2002年5月12日,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公首届年会在武汉召开,馆长戴剑华出席会议,提交的论文《浅谈董必武的经济法制思想》在大会上交流。
2003年8月,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纪念馆有三篇论文在大会上交流:馆长戴剑华的《弘扬董必武法制思想,推进基层司法体制改革》、副馆长戴新平的《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与法学教育改革》、馆员孙玲的《试论董必武同志法学思想的实践意义和理性光辉》。
2004年10月,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董必武纪念馆有二篇论文入选大会论文:戴剑华、辛向东的《董必武法制思想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理论及其实践》、戴新平的《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恩想》。
2005年10月29日,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在南京召开,戴剑华的论文《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与司法为民》入选大会论文。
2006年11月12日,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在广东深圳召开,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主任陈敦学,董必武纪念馆副研究员、原馆长戴剑华合著的论文《关于提高法官队伍素质的初步思考》入选年会论文。
2007年11月3日,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戴剑华的论文《依法办事,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浅谈人民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入选大会论文。
2008年10月20日,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在重庆召开,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主任陈敦学,董必武纪念馆副研究员、原馆长戴剑华合著的论文《董必武早期法治思想与鄂豫皖苏区的法治实践》入选大会论文。
2008年11月2日,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首届年会在红安召开,来自省内的100余名专家、教授、学者出席会议。副会长董老长子董良羽主持会议并作了研究会工作报告。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杨瑞广作学术报告。这次大会收到论文46篇。董必武纪念馆原馆长、副研究员戴剑华撰写的论文《董必武与毛泽东》和馆长戴新平撰写的论文《董必武的外交风采》入选大会论文,后在《董必武思想与实践研究文集》(第二集)发表。
2009年9月16日,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在江西南昌召开,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主任陈敦学,董必武纪念馆副研究员、原馆长戴剑华合著的论文《董必武以法促廉实践》,戴新平、夏红胜合著的论文《董必武法学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入选大会论文。
交流合作
董必武纪念馆自开馆以来,与董必武纪念馆共建教育基地的单位有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湖北省地方税务局、湖北省烟草专卖局、湖北省监狱管理局、湖北省冶金矿业高级技校、湖北省非公有制经济工委、湖北教育学院、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武汉军事经济学院、武钢集团公司、中共江汉区委党校、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等43家单位挂牌共建基地。
重大接待
1986年3月5日,中共湖北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和省直部分单位以及黄冈地委、行署负责同志,及董必武亲属,中顾委常委伍修权、省委书记关广富等参加董必武纪念馆举行落成典礼,伍修权为纪念馆落成开放剪彩。
1986年5月,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再道上将参观董必武纪念馆。
1988年4月20日,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参观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说:“董老是湖北革命的一面旗帜,我们都是他的徒子徒孙”。随后,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门前栽下一棵雪松。接着,李先念在烈士祠前与省、地、县干部代表及北京军区赴红安工作的医疗队一起合影留念。
1988年12月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参观董必武纪念馆。
199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视察红安,参观了董必武纪念馆。
1996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红安,陪同视察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总后勤部部长王克等。11时许,江总书记一行在省、地、县领导的陪同下,冒雨来到烈士陵园,参观了董必武纪念馆。
1998年5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视察红安,参观了董必武纪念馆。
1998年10月6日,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骨灰安放仪式在董必武纪念馆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偕夫人牛立志出席仪式并参观董必武纪念馆。
1999年5月1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借夫人徐虹霞参观董必武纪念馆。
2001年7月17日,徐向前元帅之子、总参通信部部长徐小岩少将来红安县追寻父辈革命足迹,并参观了烈士陵园和董必武纪念馆。
2001年10月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偕夫人胡家卿在省政协副主席郑楚光陪同下,参加董必武文物库房奠基仪式。王文元先后参观了董必武纪念馆,并为董必武纪念馆写下了“风范永驻”和“名垂千古”的题词。
200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偕夫人王淑兰,在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张国光,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杨永良,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宋育英,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陈训秋及市、县领导陪同下,参观董必武纪念馆、敬献了花篮。李瑞环主席在董必武纪念馆写下了“宽厚慈祥垂风范,丰功伟绩照千秋”的题词。
2002年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偕夫人朱琳,在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俞正声,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杨永良,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宋育英,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陈训秋,省人大副主任邓国政,市委书记刘友凡,市委副书记蔡伦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润祥等陪同下,瞻仰了烈士陵园,参观董必武纪念馆,敬献了花篮,并签名留念。
2005年4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参观董必武纪念馆并瞻仰董老铜像。
2007年11月13日,纪念黄麻起义八十周年之际,举行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落成典礼,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重新布展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思清,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等领导来陵园参加了落成典礼,参观董必武纪念馆并向董老铜像敬献花蓝。
2007年12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来陵园视察工作。参观董必武纪念馆并敬献花蓝。
2010年元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参观董必武纪念馆,向董老铜像敬献花蓝。
相关人物
董必武(1886~1975年),湖北红安人,一生经历了清末、北洋军阀割据、国民党统治和新中国不同的时期,在不断的革命斗争中,由一位清末秀才转变为一位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又由一位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是共产国老一辈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1日,董必武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
机构设置
夏先友(1986~1990年);陈建明(1990~1991年);孟晓慧(1991~1995年);戴剑华(1995~2006年);戴新平(2006年起)。
1985年至2005年6月,隶属红安县文物局;
2005年7月起,隶属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
董必武纪念馆是国营文化事业单位。
董必武纪念馆由国家拨款。
董必武纪念馆内设陈列研究部(负责陈列内容修改、展览维修、史料研究、文物保管、对外学术交流等)、宣教部(负责宣传接待、收集整理宣传资料、组织实施报告会)、综合服务部(纪念品开发与销售以及其他后勤工作)。
董必武纪念馆在编人员10人。编外人员3人(参观旺季聘请保安、卫生人员3人)。正副馆长各1人,陈研人员2人,宣教人员4人,后勤人员2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大专以上学历6人。
董必武纪念馆免费提供简介宣传资料、象征性收费讲解、报告厅出租、出售有关董必武的书籍资料。
参观信息
董必武纪念馆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陵园大道1号(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
8:00~17:30(旺季),8:30~17:00(淡季),16:00停止发票(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免费
可乘坐湖北红安公交:红安1路、红安3路、红安4路、红安5路前往。
参考资料
旅游指南.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1 15: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