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竞成,二级教授,博导,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第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国家“双一流”及上海市高峰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临床、基础)主任,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复旦大学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岐黄学者,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中华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理事,世界华人中医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中医分会副会长,《传统与现代医学》(英文版)杂志主编。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肺病、肿瘤、老年病的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也从事皮肤过敏性疾病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疾病的诊治研究,另外,从事中药新药的开发,以及多个民族传统医学比较研究和中国传统医学整体架构的研究。发表论文310余篇(其中SCl文章12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6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6项,主编专著多部。
人物简介
1986-1990年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沈自尹院士,获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破格晋升正教授,2001年被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医教研工作,其中在肺部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哮喘和肿瘤性疾病;以及延缓衰老和皮质激素的使用、撤减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有中、西医二套诊治疾病的能力,且善于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我国首批认识到哮喘发病的“炎症理论”和把抗气道过敏炎症作为该病治疗主要措施的学者之一;对肺癌和哮喘的早期诊断也颇有研究。能把中、西医各自长处结合起来用于常见病,特别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治,显著提高了疗效,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常见肿瘤治疗方面影响也较大。对中医学有较为科学的认识,提出了“中医学基本内核有三个部分组成”理论。近年来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专著4本;获得各种科研经费百余万,包括八.五攻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科委课题。1994年被评为上海医科大学学科梯队接班人,1996年获“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优秀学术奖(青年奖)”,同年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分子药理实验室做客座教授,1997年10月组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和过敏症医疗协作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肺和特应性疾病研究室”。1998年7月被市卫生局列入“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行列,专业为中西医结合肺科。2004年所从事的专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上海市卫生局的鉴定,从而成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
2004年3月~4月,董竞成教授赴美国哈佛医学院等国际著名医学机构,在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部门短期学习、交流。2004年9月董竞成教授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讲学。
任免信息
2018年12月14日,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六次常委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十三届市政协委员届中调整、增补建议人选名单,增补董竞成为十三届市政协委员。
2021年12月6日,董竞成受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社会职务
目前还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肺科学会委员、上海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和《中西医结合学报》等杂志编委、上海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上海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所获荣誉
2024年9月27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