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绍明,1962年10月29日出生于山东莱州,陶瓷基复合材料专家,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工程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62年10月29日,董绍明出生于山东莱州。
1980年—1984年,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4年—1987年,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1993年,担任济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教研室主任、讲师。
1993年—1996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6年—19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8年—1999年,担任法国波尔多大学热结构复合材料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
1999年—2002年,担任日本京都大学先进能源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心副主任、中心主任。
201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副主任。
2014年6月,在世界陶瓷科学院第15次院士选举中,当选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年10月,担任尧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3年10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董绍明提出极限环境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和基体强化设计思想,发明了高热稳定、高尺寸稳定、高热导和超高温等功能特异性陶瓷基复合材料;建立了大尺寸复杂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部件制备技术,研制成空间热结构、空间遥感相机支撑结构等高应用可靠性陶瓷基复合材料部件;解决了陶瓷-金属异质材料连接、陶瓷基复合材料空间服役环境适应性等工程应用难题。为国家重要任务提供了关键基础材料和部件,率先实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空间动力、空间遥感、新型高速飞行器等领域中的应用。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董绍明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董绍明先后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人)、国家行业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人才培养
2014年7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举行“2014年大学生暑期学校”活动中,董绍明作了题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的报告。
2019年11月1日,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办的首届“身边优秀榜样”表彰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科院建院70周年大会上,董绍明领衔的复合材料研究课题组获评“身边优秀榜样”先进集体。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董绍明进入上海硅酸盐所以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从无到有,攻坚克难,实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重大突破,弥补了中国国内研究领域的空白和某些领域的超越,并带出了一支技能扎实、敢打硬仗的团队,是一位兢兢业业、勇挑重任、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中国科学院评)
董绍明长期专注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为国家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率领的团队历经10余年的努力拼搏,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建立了6000余平方米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研制基地,实现了科研生产一体化,为17个国家重大/重点型号提供关键基础材料和部件,对中国高分辨率遥感等关键技术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华南理工大学评)
董绍明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他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时刻保持严谨细致、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作风,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具有较强的为人民、为党、为社会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促进创新文化建设,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其事迹突出,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赞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