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翰良
警犬学鼻祖
董翰良,字涵良,号锦章,1887年出生于长兴县下箬寺乡陈塘村董家田畈一户农民家中。
警犬学鼻祖董翰良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有位爱国奇士董翰良,曾训浙江昌化狗大败日军狼狗,终使日军惊骇无策,战后又驯警犬大败洋犬,入选上海所拍电影《警魂歌》,从此,轰动各界,被誉为中国警犬学鼻祖。 中国首位警犬学家董翰良先生,一生与狗结缘并富有传奇色彩。
早年经历
母亲早逝,父亲务农兼营小本切纸生意。世人说董先生“奇”,也并非夸张,他自幼爱狗,天天与狗玩,家中养狗数头,食与狗同餐,寝与狗同寐,口中不停学狗叫,出门一呼,百狗相应,小儿尾随观笑,村上称其为“狗状元”。到了读书年龄,其聪慧好学,会绘画、音乐,求知心切。但家贫无力上学,有幸遇亲友接济,上了县立箬溪小学,后又得姐夫相助,读完湖州三中,考入上海美专。说来也巧,就因其“与狗有缘”,1912年,他原来的小学老师王载舆(后任校长、县政府秘书等)通过北京内务部任职的王承先,帮助他进入北京高等警官学校警犬科学习,毕业后以成绩优异被官方派往日本警犬专科学校深造。当时的日本,警犬学尚未兴起,警犬科也无专门教授,且只有寥寥几名学生,故日方转派董翰良等两人赴德国专攻警犬学,学满后仍返日本,日方挽留其在警校任职。1925年,董翰良从日本返回国内。但当时的政府,根本不重视这位与狗有奇缘的东方警犬学家,董只好闲居家乡,但其矢志不移,仍天天养狗驯犬。直至北伐战争后,董翰良才出任国民党浙江省警官学校警犬教官。1936年2月至1937年,董先后担任江苏省民政厅查缉犬训练班主任、南京中央警官学校警犬系技士主任并在该校镇江驯犬场驯犬200多头。
抗战爆发后,日军就用警犬入山林觅我军伏兵,我方往往吃亏。当时,董翰良已随国民党中央警校警犬系从镇江迁至重庆,国民政府向董问策,董先生即亲自四处寻觅良狗,最后决定用浙江昌化狗数百头,精心训练其摩背爬行、仰卧跳跃,教它专噬狼狗咽喉,不久训成,分发至各战区作战部队前方战场,以犬制犬,与日军抗衡。浙江昌化猎犬大显神威,日军数百头狼狗倒毙其下,日军大惊失色,一时无策。后又用钢套束狼狗颈项以防昌化狗专咬咽喉。董奇士又重征狼狗与之对抗,终使日军惊骇无奈。
抗战胜利后,上海拍摄电影《警魂歌》,当时影业界招募警犬,但终不理想,想用外国洋犬。就在此时,影业界闻知董翰良曾驯义犬大败日军狼狗,便招董所驯警犬验之,果然动作敏捷而威猛,大大胜过洋警犬,于是董翰良所驯中国警犬首次选进《警魂歌》电影,并轰动各界。董翰良从此便以中国首位警犬学家、警犬学鼻祖驰名于世。
1947年,董先生随国民党中央警校从重庆返回南京,并在该校任教官、技士主任。这段时间,董翰良倾其私蓄并借债,秘密从香港购得英国虎头幼狗雌雄各一,价值黄金百两。英国虎头狗系英人研究、驯养30多年而成,其身高壮实、力猛口大,狼狗无以匹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累破德军狼狗。他还另养狼犬,高与桌齐,凶猛强悍,而所养小犬可藏袖内,敏捷如鼠,是用松鼠与袖狗经数代交配育成,驯其用来窃敌秘件。然而,因其私购英国虎头狗而上司不准报销,且被革去职务,从此家贫如洗,只得在南京汉中门外置3间茅屋,与数十头狗为伴。
1948年冬,国民党南京政府将该警校迁往台湾,去台前夕,因董身边无子,便把小外甥吴明熙带到台湾。当时,董感叹曰:“时间无法挽回,共军明春必渡长江,我一生心血(指犬学事业)已运往台湾,我不得不去。”董先生妻子系北京人,满族,原在医院做护士,无生育,领养两个女儿。董先生曾回家乡三次,第一次是留洋回国后在长兴家中闲居,第二次是从重庆回南京后在湖州仪凤桥妹妹家住过一个月,第三次即此次去台前。董先生到台湾后仍在警校警犬科专心教育、研究、编写驯犬学教材,中国早期的警犬学教材都是他编的。晚年,董心情不好,常常思念家乡,抱怨台湾当局,不满台湾现状,曾嘱咐子女和家属:“不要从警,也不要从政,以教书为好。”后来,他的后人都从警界、政界转到教育界。1976年,中国第一位警犬学家、东方警犬学鼻祖、爱国奇士董翰良在台湾不幸逝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3 16:16
目录
概述
警犬学鼻祖董翰良
早年经历
参考资料